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女贞男忠:封建观念“从一而终”对谁有好处(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们读中国古代史,会看到一些很极端的守贞行为。只举一例,饥荒年间,某女人被屠户当 作猪羊一样,放到案板上打算宰了卖肉。有个旁观者一时不忍,说要出钱(完整地)买了这 个女人做自己的妻妾。女人说:“我就是不愿意再嫁,才落到这个地步,宁愿被杀,绝不再 嫁。”于是慷慨就死。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男子的一些在我们现代人不理解的行为。比如,很多被俘的将领宁死 也不投降,并非是认为对方的军队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先投靠了另一方而已。为了守贞 ,这些将领有时候明知自己所在的一方没有胜利的希望,即使胜利了也未必是正义的一方, 但还是要把自己和许多兵士的生命毫无意义地葬送在这里面,也只是因为自己碰巧先投入了 这一方的队伍中,而“忠臣不事二主”,只好随着这个烂主子灭亡了。

男人失节,则是人们轻视的对象。比如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本来也还挺不错的人,一生中 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是,因为他身处乱世,先后跟过好多皇帝,所以后世的 文人比如司马光等,就对他很不齿。在这些文人看来,他的行为就和那些一嫁再嫁,一生经 历过很多男人的荡妇一样,丑陋不堪。在宋明的文人看来,即使他第一个皇帝上司不是什么 好东西,他也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那个皇帝灭亡的时候,他也应当随着去死, 或者至少从此终身不仕才对。



正因为让男人“不事二主”是真实的目标,所以,古代中国不提倡男人在婚姻中“不娶二妻 ”,不要求男人在婚姻中守贞。过去的人,看到在“贞操”方面,对女人有要求而对男人无 要求,误以为这只是因为古代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人欺负女人,所以如此。实际上这是误解 ,男人的“守贞”要求,比女人的一点也不少,只不过对象有区别,男人是针对他上面的大 官和皇帝而已。正是因为男人在这里,要承受的压力很大,所以,让女人在婚姻中守贞,又 起到了分担男人压力的一种方法。男人在外要守贞不容易,但是当他相信家里的女人会对自 己守贞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些安慰,从而减少自己的压力感。因此,封建专制社会中的女 人守贞,也间接地起到了辅助男人忠心于皇帝的作用。——忠君的军功章,有男人的一半, 也有女人的一半。

男人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被别人夺走自己的女人,这在古今中外的各个社会中,大多(虽 然不是全部)是不变的。即使是雄性动物,也都是喜欢占有雌性动物的。因此,封建帝王鼓 励的“守贞文化”,似乎给男人一个交换,“如果你能接受‘忠心不二’的要求,你就能得 到妻子‘从一而终’的回报”。男人潜意识中,出于保护自己不被人夺走女人的动机,往往 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交换。从统治者方面,这是一个很合算的交换,统治者获得男人的尽忠, 而由这些男人的妻妾为这个尽忠行为买单。从心理学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过程如 同抽水机,把女人的心理能量抽出给她们的丈夫,再把她们丈夫的心理能量抽出给了统治者 。

女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最多而又没有什么补偿,仅有的补偿不过是一个“贞洁”的名称 而已。为什么女人会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呢?有一部分女性,潜意识中是出于对自己男人的 爱,宁愿分担他的压力,出于爱而自发地愿意忠诚于丈夫;或者出于纯朴的爱情理想,而愿 意守贞。这些美好的感情不幸被帝王利用,帝王们让丈夫产生了一个潜意识中的误解,误以 为妻子之所以忠实于自己,是因为“提倡节烈”的宣传,从而把那些丈夫本应该回报给妻子 的感激,掠夺过来变成了对帝王的忠心。

还有许多女性,潜意识中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于是心存反抗意识。正是由于这样的原 因,我们才在古代中国看到一个现象,似乎女人总是有潜在的“淫荡”的愿望。而这样的女 人,会使自己的丈夫非常愤怒,非忠臣的男人还稍稍好些,越是忠心的男人,越是对此愤怒 。因为男人觉得自己好像被命运欺骗了,“我按照约定去‘忠心不二’了,期望的回报是女 人对我也忠心不二,而女人却没有这样做,我付出了却没有得到我应得的回报”。不仅这个 丈夫会愤怒,其他男人看到了也会很愤怒。——唇亡齿寒,看到别的男人受欺骗,自己也会 心有余悸,自己以后也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受到这样可怕的威胁。

小时候读水浒,感到很震惊的事情,就是梁山好汉对“放荡女人”的深恶痛绝和下手残酷。 武松杀潘金莲,下手残酷,还情有可原,毕竟自己的兄长死在她手里。而石秀、杨雄杀潘巧 云,剖腹掏心还把肠子也掏出来,下手那么残酷,似乎有些过分了。潘巧云不过是有个外遇 ,又没有打算谋杀亲夫,何至于受到这样的虐杀。石秀当然也有恨潘巧云的理由,因为潘巧 云曾诬陷说石秀对她进行过性骚扰,但即使如此,也不值得恨潘巧云到这个程度。现在的分 析解开了这个谜团,这样做的男人,都是自认为“忠义”的人,自己很不容易地尽忠守义, 所以对女人的“背约”,就格外地容易暴怒。暴怒之下,才会有那样的暴行,而其他男人也 才会对这样的暴行持同情态度,因此,杨雄、石秀并未因残害潘巧云而受到同伴的任何指责 。

如果我们能从心理层面看,就知道在专制社会中的剥削,除了物质财富的剥削,更重要的是 心理能量上的剥削,而这样一种心理剥削的基础,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长期持续的广义的催眠。





如果说守贞是封建专制帝王的圈套,那么,是不是不守贞,我们就能跳出这个圈套?

如果是这样简单,那么,我们只要鼓励越来越自由的性生活方式即可。或者,我们只要鼓励 婚姻中的人都红杏出墙,鼓励恋人都脚踏几只船,鼓励女性尽量频繁更换伴侣。同时,我们 只要鼓励男性不忠于上司,不忠于职守,只顾自己的利益。——我们就跳出了封建专制的圈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