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谨防"走婚"撞了"黄昏恋"的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走婚”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男不娶女不嫁”,就是男人晚上到女方家居住,次日凌晨离开,男女双方不办理任何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然而,这种原本在摩梭族中才存在的特殊婚姻形式,如今却在老年人的婚姻中流行起来。对此,专业红娘对想要或正在“走婚”的老年人发出警告:“走婚”虽然可以排除因老年人再婚引发的房产、财产等分割问题的纠纷,但“走婚”并不合法,不受法律的保护。“走婚”过程中一旦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双方仍“怨结”难解。(8月26日《城市快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增加,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而老有所“伴”却并非易事。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近4千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在“出门一把锁,回屋一盏灯”的孤单生活和心灵煎熬中,丧偶老人们大多都渴望再婚,找一个情投意合、知疼知热的伴侣,走完最后的人生。由于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因此许多不愿孤独、渴盼幸福的老人无奈之下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走婚”方式。据悉,在一些大中城市,单身老人躲躲闪闪地“搭伴养老”和合法再婚者几乎是“平分秋色”。
   众所周知,丧偶、离婚老人,在婚姻上都有一种失败感,他们害怕与外界接触,特别是逢年过节时,会更加感觉孤寂和落寞。还有一些单身老人则把精力都放到子女身上,但当子女成家后,这种孤独感会越来越强烈,有的甚至因此产生心理障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们大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平时除了电话问候以外,一年中难有时间陪伴在老人身边说说知心话。曾有媒体报道,某独居老人因子女不能经常回家,便特意建立了“子女探亲账本”,年底给回家次数最多的子女发“红包”……
   单身老人之所以青睐“走婚”,一是“走婚”迎合了老年人“搭伙过日子”排解寂寞的需求;二是规避了与子女在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的矛盾。子女担心单身老人的“重组”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财产的“分割”,并且还要增加子女的赡养负担,反对者不在少数;三是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据有关部门对老年人搭伴养老问题进行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70.42%接受调查的人表示赞成;四是“走婚”留下了心理缓冲期,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选择空间都很大。
   这些迹象表明,老年人在“走婚”中“痛并快乐着”,是在现实矛盾与自身需求中作出的一个不得已的妥协。常识告诉我们,老年人对配偶的需求,不仅是性的需求,更多地是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和年轻人一样,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只要符合《婚姻法》中的没有配偶、没有不适宜结婚的疾病等条件,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以隐匿、扣押财产等方式干涉老年人再婚和与配偶生活的权益。“走婚”凸显出“黄昏恋”老人再婚的种种现实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再婚和情感生活重视度与支持度的欠缺。
   尽管“走婚”这种搭伴过日子的性情生活,满足了老人对自由、性福、爱情的需求,但在法律上却是缺乏保障的,始终暗藏着丝丝隐患。比如,老人身体硬朗还行,住在一起可聊聊天解解闷,但如果一方卧病在床需要长期照顾时,另一方会尽到“老来伴”的责任吗?再者,如果在“走婚”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他(她)的子女难免不会将责任归咎于另一位老人或其家人。还有,“走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产上的纠纷,但既然两个人住在一起,想在经济上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在“走婚”时财物发生了损失、被盗等,对方的子女也可能将责任归咎于另一方……
   由是观之,老人“走婚”是对子女亲情的一种拷问,也是对社会观念的一种拷问。我们的子女应正视独身老人的情感需求,在物质孝敬的同时,更应体现人文关怀,认可“走婚”,支持老人再婚;社会各界应依法支持和维护“黄昏恋”老人的再婚需求,对再婚遇到阻挠的“黄昏恋”老人积极提供法律帮助;各地老龄机构应对老年人再婚采取一些特殊照顾与指导,比如在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的养老、生病如何护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再婚老人也要勇于通过多元化方式追求自己的幸福,并用法律手段为婚姻保驾护航,使黄昏恋更加幸福甜美。
   如此多管齐下,方能避免“走婚”撞了“黄昏恋”的腰,让更多的老人找到“与子携老”的老来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