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最近,为何连慈善也闹“绯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8月,有这样一些镜头……

  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回放一下这些镜头。

  [镜头一]8月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位在深圳打工的山西女孩小娟,不幸身患脑瘤。众多网友两次为其上街募捐,筹得善款15万元。组织者与小娟口头协议,剩下的钱要捐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小娟手术成功后,却把剩下的10万善款带回了山西老家……

  [镜头二]8月15日《新京报》报道:四年前,重庆万州贫家学子段霖夏考上了北大研究生,收到了数万捐款。四年后,当年的资助者之一李富华发现,段霖夏4年只修完1门课程,并已退学失去联系,感觉善心被骗,将其告上法庭。

  [镜头三]8月17日《新京报》报道:山东青州市以市委办、政府办发出开展慈善捐助的通知,县级干部、高级职称人员500元以上,正科、中级职称人员400元以上,副科300元以上,一般干部职工200元以上。

  [镜头四]8月23日《河南商报》报道:濮阳南乐县刚刚考入大学的毛青,在得到省慈善总会“爱心接力慈善助学基金”时,接受并签订了一份“道德协议”。协议规定,毛青毕业后,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要回捐不少于受助数目的慈善资金。

  [镜头五]8月23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接着《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一名被取消受助资格的女大学生父亲是当地城管局的副局长,根本不是申请书中说的“下岗职工家庭”。而城管局领导称,这样做是为了不浪费受助“名额”。

  [镜头六]8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王明殿,你这个骗子!没有钱你还上什么电视,还吹自己是什么慈善家?!”一位来自大连的妇女,在向青岛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无望之后,守在王明殿的小饭馆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王明殿因“热心慈善”被宣传后,2007年以来已有138人上门“索捐”,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2名,最远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镜头七]8月27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影视明星温兆伦来到四川广安,为身患白血病的4岁广安女孩吴韩筹集医疗费发出“爱心动员令”。之后,温兆伦第一个向捐款箱里投进红包。“令人大跌眼镜的是,5个红包中,最高金额为150元。”有人借此认为“巨星”温兆伦太小气,没胸怀。

  ……

  事情发生在天南海北,仅从事情本身说,没有任何的关联。不过,从这一连串“偶然”发生的与慈善话题有关的事件中,我们不由要问:“慈善”,到底在目前人们心目中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

  慈善“过度开发”结出恶果

  为什么慈善这个高尚的事业会惹出如此多的“绯闻”?曹林先生是这样分析的――

  问题出在我们的慈善被“过度开发”。

  曹林

  把慈善当成万能药,把慈善当成其他人的行为,捐助动不动成为单位的“任务”……这种层层不穷、过度开发的“慈善”氛围下,一方面是使许多人产生厌捐情绪,另一方面就是让不少受助者失去对慈善的道德尊重和感恩意识,他们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穷别人应有责任捐助自己,用不着说什么谢谢――这就是湖北襄樊贫困生“不感恩事件”。更严重的是,有人会毫无心理障碍地去逼着别人捐――对慈善的过高期待滋生出一 种反客为主的道德绑架――这种心理发生在当事人身上,就是王明殿遭遇的“索捐哭骂”事件,发生在旁观者身上,就是对温兆伦的指责。

  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度开发,慈善也一样。





 
关键词: 绯闻 慈善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