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传艺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谈谈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杂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杂技的生动形象,画师们也喜欢把杂技演出作为绘画的重要内容。这些保存下来的艺术珍品,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杂技情况,同时也说明了杂技艺术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据了何等重要的位置。 唐代 敦煌壁画
 

    唐代的《宋国夫人出行图》这是敦煌石窟中的一幅唐代(公元618~907年)巨型壁画,它表现了唐代贵族家国夫人出行时的声威显赫的场面。走在这支浩大队伍最前面的是杂技“预竿”,竿上有四个儿童进行着技巧表演,有的似翱翔的飞鸟,有的如倒垂的猿猴,有的在竿上造型,有的在竿尖起顶。预竿者张开两臂,阔步前进。这个惊险卓绝的顶竿表演,为这位贵夫人的盛大出行大壮行色。这幅画人物造型刚健、生动、真切,是杂技壁画保留得较为完整的一幅。

    唐代的“漆饰弹弓”
    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张唐代的漆饰弹目背上,画了一幅精彩的杂技表演场面。画面分为七段。最上段是观赏者和歌舞表演。第二段是“顶竿”。第三段是武术“叠罗汉”。第四段也是“顶竿”,竿上有三个人攀缘,竿端有一园盘,盘中坐一女孩子。再下面是“弄丸”和奏乐者,形象细致生动。
    唐代的“塑金杆马街体提梁银壶” 1997年在中国西安南郊出土的文物中,曾发现一件仿皮囊形的提梁银壶,壶身的两面各浮雕着一匹骏马,马颈上系着飘带。口中衔着酒杯,作蹲踏状,飘带和马尾向上扬起,栩栩如生。这匹马的动作,同唐代张说在《舞马词》中所描写的“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非常吻合。这是唐代出现舞马的可靠例证。
    辽代陈设立绘的《便桥会盟图》
    这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一幅三丈多长的大型画卷。它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与突厥的颉利可汗,在长安门外渭水上的便桥订盟的故事。
    卷首就是精彩的马术表演。在广阔的原野上。突厥部落骑着骏马,宛如一条长蛇纵横驰骋,人们在马背上表演着各式各样的骑术技巧。有一男一女各站在马背上,每人手中拿着两根球棒,相对着打马球。随着两匹马的狂奔急驶,几只小球在两人中间准确而灵巧地飞来跳去。还有的人站在马背上跳舞。有的在马背上倒立,双脚蹬着一根木棒,另有一人棒上表演倒立,形象独特而惊险。另外,还有人站在马背上吹奏笛子,拍着牙板,敲着手鼓伴奏。这幅长卷不但生动地记载了唐代马术的雄伟气魄和高超的骑术,同时也记载了马术在这次政治事件中的作用。
    宋代的“马术彩釉瓷枕”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是中国瓷器的兴盛时期,一些精美的瓷器上也留下了杂技表演的健美形象。在故宫博物院的陶瓷馆里,珍藏着一个宋代的瓷枕,上面就釉绘了生动的马术表演。它反映了宋代的马术水平和人民对马术的喜爱。
    明宪宗行乐图
     明代成化三十一年(公元1485年)所绘的国画长卷《明宪宗行乐图》,是一幅专门描绘明代宫廷杂技表演盛观的巨画。画的第一部在大殿的台阶前,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头上,朝着殿上躬身行礼,并吹奏着吉庆如意的曲子。第二部分中间是“钻圈”:一人作鱼跃的姿势,准备腾空穿越。另一人站在圈旁,似在站脚助威。后边一人起着倒立,大概是穿过桌圈。圈的两旁是两种不同的蹬技表演。第三部分是“蹬长竿”,一人仰卧桌上,吹着洞萧,双足蹬着竖立的长竿,竿上有一小孩手拿三角小旗,两腿挟着长竿。每一节目都有锣鼓伴奏。有的演员一边表演技巧,一边吹着洞萧或短笛,这种形式是过去所没有的,它增加了表演轻快、活泼的气氛。
    民间风俗画中的杂技
     以杂技为题材的民间风俗画很多。清代(公元1644~1911年)末年的画家吴有如曾绘有“豫园把线图”、“跳狮”等。程砚秋先生生前曾珍藏有清人绘制的杂技画。在中国北京图书馆中也保存了无名氏画的“民间放耍图”,里面有抖空竹、踢毽子、变戏法、驯猴羊、武术、驯熊、驯狗、耍花坛、盘杠子、耍石锁等二十多种节目,画技虽不甚高,但却保留了当时杂技表演的情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