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专家学者研讨:新媒体究竟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学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阅读与创作研讨会”日前在杭州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共同举办,来自两校的数十位学者、专家就此展开讨论,为新形势下文学发展把脉。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指出,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文学领域,弱化传统写作中的说教意味,将文学回归到原初的状态,娱乐、消遣性更为突出。在创作中,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写作的独立性,大众在一段时间内的兴趣趋向使得跟风创作的情况较为明显。“影视改编的诱惑和动力也使不少作品出现了关注场景、对话,忽略内心和细致描写的情况,文学图像化的倾向较为明显,不少作品被戏称‘略微一改就是个剧本’,弱化了小说原有的特质。”对此,他感到较为忧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忠认为,新媒体使得杂文这一类型获得了重新发展的力量,其社会批判性更强、与社会和媒体结合更紧密,并在文体自由化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作为一种碎片化时代的传递,我们需要看到其中闪光思想的存在。”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直心则表示,与传统评论相比,网络评论更为鲜明、精悍、生动、尖锐,可读性和及时性也更强,但由于缺乏监管,夸张和哗众取宠的写作在网络评论中很常见,有的更是演化出“暴力评论”,由正常的批评越轨到谩骂和恐吓,偏离了评论的原本初衷,这也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在创作与受众的问题上,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詹玲认为,新媒体创作体现了一种读者先认可、商业再跟进的新模式,在以下层面上更符合大众心理:充满悬疑性,满足猎奇性;引发集体创作兴趣;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和重写;满足自我张扬、个人欲望的满足等。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徐秀明则在对多位网络作家的写作分析中提出,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结合是许多网络小说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度强调自我表达的同时,不少作品以文化和兴趣为本位,所包含的文化类型和体系非常丰富。但他同时认为,当下以网络小说为主的新媒体创作大多存在欲望流露多于理念表达、功利目的大于价值引导、精神建构方向摇曳不定的缺陷,需要一定的引导和规范。
许多人担忧,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兴盛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写作和表达方式。多年研究新媒体文学的上海师范大学钱文亮教授则更关注其中的文化意义。他认为,新媒体可以说是文化平权的提前实现,一条微博得到广泛传播,必须条件是在题材、话题上具有高度的公共性,真正与广大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接轨。“新媒体狂欢化、娱乐化的表面下凝结了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文学理想和文学期待,大大提高了热门题材、审美风格和审美语言的更新速度,也提高了文学中创新性因素的整合和推进。我们需要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张滢莹 )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