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刘以林艺术作品研讨会在北京水立方举行 探讨东方原创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小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研讨会嘉宾合影艺术家刘以林(左)、雅昌文化集团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陈顺放(右)  (雅昌艺术网讯)中

研讨会嘉宾合影

艺术家刘以林(左)、雅昌文化集团企业规划发展部经理 陈顺放(右)

  (雅昌艺术网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提升文化自信,推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刘以林艺术作品研讨会”于2018年4月15日上午在北京水立方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京张冬奥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北京星光立人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亚设(北京)国际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研讨会现场

  刘以林先生是京张冬奥研究中心的特约研究员,与莫言、余华、迟子建、刘震云等文坛名家同级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历经农、学、官、商的人生历程,后隐居北京郊区深山。作为当代艺术家,刘以林并非科班出身,但在雕塑、绘画、诗歌等方面有着非凡的建树,在闭关山居过程中,创作了超过6000件雕塑、1.2万幅钢笔画、1600幅油画。

  

艺术家刘以林

刘以林《萌驴》,雕塑,冬奥会试点村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吉祥物,青铜,创作时间2016年11月

刘以林钢笔画作品

  艺术家刘以林先生的作品“亲切、圆融”,以空灵与现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依托,将东西方传统的文化艺术特色完美结合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给人极强的震撼和视觉冲击力。原始的张力是刘以林作品中另一种强烈的个人语言。他的作品中,很多形象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古遗址的出土文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雕塑作品《庄严》《蛙鼓》,大而圆的眼睛处于作品的核心位置,让观者不禁联想到三星堆的人物头像,同样是夸张的造型处理,却没有丝毫突兀之感,反而增添了神秘与灵动。

法国尼斯美术学院院长让·皮埃尔·西蒙到凤凰公园参加开幕式,与刘以林在雕塑《蛇》前合影。

  自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2月,受法国政府邀请,刘以林先生的雕塑、油画和钢笔画作品在法国南部巡展,以“十二生肖的传说”为主题的作品在巴黎巡展期间,引起巨大反响,巡展首站尼斯原定截至2016年8月底结束,应当地政府邀请延至11月底。这次展览,不仅是刘以林的艺术作品在海外的初次亮相,更是他艺术成果的首度面世。2018年1月10-14日,第23届美国洛杉矶艺术博览会开幕,在中国文化部的支持下,刘以林先生作为中国国家展区的主推艺术家,其作品在博览会展出,再次引起轰动和巨大关注。

研讨会主持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琳方

研讨会主持人 京张冬奥研究中心主任陈剑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琳方、京张冬奥研究中心主任陈剑共同主持。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东方原创艺术如何走向世界“,刘以林先生本人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全国总工会行业工会主席盛明富、京张冬奥研究中心主任陈剑、执行主任杜巍、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周茂清,以及肖红、祁述裕、岛子、孙津、宋连民等专家学者和嘉宾80多人参加研讨会。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开始,中国文联副主席夏潮表示:“几年前我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了他的钢笔画,被他的钢笔画所吸引,作品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死亡、爱等问题,他的作品能打动人心、触碰到人内心深处的,所以刘以林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家。”

艺术家刘以林在研讨会上发言

  接着,艺术家刘以林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体会,共四点:“第一点,中国禅宗讲究的“顿悟”是真实的,我现在是“顿悟”的受益者,像油画、雕塑这些东西我从未学过。

  第二点,老子《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是真实的。‘学’追求的是外在经验与知识,这些必须通过积累才能逐渐获得;而‘道’追求的是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需要人们摒弃内心的偏执、狂妄、机巧,才能以更开阔的心灵俯仰于天地之间。刘以林认为,‘学’与‘道’的积累与提升,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

  第三点,古今中外的艺术家,艺术都是靠视觉和经验,表现的一般都是天地间的一个点;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比如毕加索,他摒弃了经验和视觉,靠的是概念和思维,可以二维喧嚣,错变非常,冲击力大,但常常有失亲切;而我所感知到的是事物的本质,或是事物最后的状态,它与文化、种族、老幼、东方西方都没有关系,也应该是无碍的,即特征具足而又易于理解。

  第四点,创作状态当中的一种慢。”

京张冬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职教授 杜巍在研讨会上发言

  京张冬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职教授 杜巍谈及刘以林的作品与冬奥会:“刘以林研讨会在北京水立方举行,代表着我们2022年冬奥会已经进入北京周期。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我们经历了中国改革发展又一个十余年,那么在此期间的变化,我们给世人展现什么?应该展现的不止是中国体育的发展,应该是中国文化、艺术和中国人民思想生活进步的表现。我很高兴艺术家刘以林的作品整好和冬奥会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主体。我们知道,古希腊的奥运会展现的是人体美和力量,我们无法看到像现代相机留下的照片等,但是古希腊的竞技场上,更准确地说是角斗场,留下了很多艺术品、雕塑,这些雕塑的传承给人们展示了古希腊文明和奥林匹克的起源。进入现代奥运,顾拜旦推崇的奥林匹克主义就是奥林匹克的相容性,他鼓励人们追寻身体之美和思想之美的高度契合,我认为这种契合便是文化之美。2008年北京奥运公园展示的雕塑,赢得了世界友人的关注。我希望2022年的冬奥会,筹备的这四年当中,能够以艺术家刘以林的作品为特色,掀起一个中国文化、艺术对我们奥林匹克的贡献。”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 教授祁述裕在研讨会上发言

  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评价艺术家刘以林,认为刘以林特立独行,自信,不卑不亢。

  清华美院教授 岛子在研讨会上发言

  清华美院教授岛子用艺术哲学和艺术原理来解读刘以林作品:“我在清华美院任教三十余年,但刘以林的艺术现象在美院体制里是没有的,这也提供了一种反观的艺术视点,中国的美术教育是有问题的,我们每年有30-50万的美术艺考生,四年、六年、八年以后,我们再看,很难出艺术家。为什么?第一个,从传统上来讲,中国文人艺术是诗书画印(现在的跨学科),我们看苏黄米蔡、四僧,他们都是先修道(一种宗教文化信仰,人与天、地、自然,关系是通透的),艺术家刘以林刚刚提到了几个真实,其实就是物的真实,道的真实奠定了我们对形象的真实,所以解读刘以林的艺术得从哲学层面上着手。第二,从艺术原理,刘以林作品的抽象性可以说是一种方法、一种还原,比如他的钢笔画中的点有种元素性或生物性,所以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的作品有种“圆融性”,佛家最讲“圆融”,圆融性是道与德的合一。他公共雕塑还有当代性,作为环境雕塑他有一个革新,颠覆原来雕塑的功能性、太意识形态化,比如纪念雕塑,他的雕塑是喜乐的,焕发着生命的自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孙津在研讨会上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孙津用“与空间和解”四字概括了艺术家刘以林的作品:“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空间焦虑症”,简单来说就是摄像头、扫码、微信等让我们的空间被入侵。刘以林作品最大特点便是与当代空间的和解,刘以林的钢笔画提供的是文学的故事空间,油画提供的是印象的色彩空间,雕塑提供的是夸张的真实空间,刘以林作品的圆融就是由此而来。”

  艺术家张大力在研讨会上发言

  中国画家宋连民在研讨会上发言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