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先锋骁将、美院先生、木刻作家 “桃李桦烛”纪念展解密三个“李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桂森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桃李桦烛”开幕式现场  2017年12月20日,

李桦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桃李桦烛”开幕式现场

  2017年12月20日,为纪念李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央美术学院在学院美术馆主办了纪念展“桃李桦烛”,系统梳理了李桦先生的艺术创作与学术脉络、艺术成就与教育成就,以此礼敬这位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为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先辈。

  本次展览被纳入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为迎接美院百年校庆,中央美院持续举办了一系列名家纪念展览,如何让“老先生展”能有一定“突破性”也是展览思考的话题。本次展览就立足作品、史料、文献将李桦个案深化,呈现多维、饱满的人物形象,在当下激活李桦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提到,美院百年历程中积累起来的重要学术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是今天艺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种动力又是由一代又一代为中国美术事业开拓奋进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所奠定的。李桦先生为二十世纪中国版画事业、中国美术事业和中国版画教育教学所付出的心力与做出的贡献,是值得集中研究和展示的。同时也提到在今天研究、学习李桦就是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要像他那样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更要学习他坚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根本职责。

著名的《怒吼吧,中国!》

此次展览陈列及具特色,采用木箱装裱的风格呈现

  李桦是我国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版画事业的奠基者。李桦先生一生的艺术追求和思想理念,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并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青年时期,他积极从事以民族救亡图存为使命的新兴木刻运动,35岁即被徐悲鸿誉为木刻界的“老前辈”。中年以后,他以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致力于高校版画教育体系建设及美术理论研究,晚年担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领导版画界开展各项开拓性工作。李桦为人光明磊落、朴实无华,其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与艺术品质一直为人称颂。伍必端先生说他像一颗“透明的钻石”,黄永玉以“一切人格和艺术的赞美,只有李桦当之无愧”形容他的高尚品德。

装在木箱中的“资料档案馆”

  作为中国现代版画的开拓者、系统建构者与艺术大家,李桦先生是他那个时代具有标高意义的角色。他生前举办过许多次个展,但主要集中在其青年时期,晚年及去世后没有举办过完整、系统的大型回顾展。对于这位版画界的泰斗来说,这与他的历史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因此,我们如何思考李桦在当下的意义?为他举办一次具有回顾意义的学术纪念展,对其史料和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并展开新时期的学术讨论,是将李桦个案研究逐步引向深入,也是对当代版画事业的一种推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如何让“老先生展”能够有一定的“突破性”,如何将李桦精神唤醒和激活?以及如何呈现一个复杂、多维而又饱满的李桦?也构成此次展览的另一重要目的。

展厅一隅

  此次展览主题“桦烛”的概念,原意为“用桦木皮卷成的烛”,有光彩映照和华美的烛火之意。历代文人骚客也有多次提及,唐代沉佺期《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无劳秉桦烛,晴月在南端。”南宋陆游《雪夜感旧》诗:“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不一而足。此外,“桦烛”还特指旧时结婚所用的画有彩饰的蜡烛,借指婚礼,并有喜气祥和之意。而蜡烛更有教师的象征寓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因此,“桃李桦烛”也有“化成桦烛桃李香”的意味在其中——把物质的东西转化为精神。以此礼敬李桦先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格。

  此次展览的结构围绕李桦三个不同的文化身份展开,以此对其进行再解读:先锋骁将、美院先生、木刻作家。

  首先,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一员骁将,李桦与鲁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鲁迅的引导下,他以勤奋的创作和执着的实验态度,将“新兴木刻”这一概念提升到“独立艺术”的高度,同时也最早将创作木刻、复制木刻等沿用至今的版画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这对于新兴木刻运动和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都是不能忽视的内容。此外,李桦终身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平和内敛的性格来践行着“走出书斋”的思想理念。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例子很多,但像李桦这样披上戎装亲历烽烟的却不多见。特别是李桦提倡并推动的“木刻流动展”,积极配合《现代版画》的出版发行,为普及大众和知识阶层制定了不同的木刻实践方针。因此,如何勾勒出这个特殊的大时代背景,以及在这个大背景下,新兴木刻作为当年的“新媒体”,具体怎样被木刻家运用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中?而李桦作为其中的一员骁将和最佳案例,其个人的作用和艺术语言探索与大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构成怎样的互动和张力关系?这也是这一展览单元所关注的核心。

  其次,作为一个始终将“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将艺术家身份次之,且桃李满园的美院老先生,李桦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德高望重、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形象。而作为新中国版画教育的开拓者和系统与格局的建构者,他经历了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两个时期,尤其在后一时期中,他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但主持建立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版画家协会。那么,如何重点呈现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李桦对版画教育、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建立的贡献?而他的教学纲领、结构、人员和课程设置如何确立?当年的教学定位与态度立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怎样的宝贵遗产?本单元将突出李桦作为教育家的活动和学术思想。

  其三,作为木刻作家,毋庸置疑的是在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李桦是少见的几位实践、理论与教学样样精通的艺术家之一。创作方面,李桦留下《怒吼吧,中国!》、《怒潮》组画、《天桥人物》等针砭时弊的经典佳作;理论建设上,李桦不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版画”词条,并直接参与了中国现代“版画”概念的建构,其生前撰写的美术理论文章更是多达一千余篇。因此,我们将李桦定义为一种“木刻作家”身份,既符合他以刀作笔、刀笔兼得的独特气质,更符合我们对其艺术作者论的美学创作原则的认知。我们将从一个艺术家在各个时期自我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去考察李桦与其作品之间的关系。

李桦生前旧物的陈列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研讨和公共教育活动,包括学术论坛、工作坊、工作室密探、策展人导览等。其中学术论坛围绕“大时代与木刻作家”,将致力于扎实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届时,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展览主题和架构,围绕李桦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与美术史的关系等诸多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工作坊“凸凹之间——亲手体验木刻版画的制作”,将面向公众组织举办版画实践的工作坊,重点向公众介绍木刻版画的特色和区别,扩展观众对版画的了解。“工作室探秘”会以公众报名参与的方式,组织2-3次实地探访中央美院版画系木版工作室,并设专业学生和技师讲解。展览期间还将组织策展人导览,通过预约的方式,定期由展览相关组织策划人员带领观众看展览,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8年2月25日结束。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