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开幕 “华塑奖”10强落户东湖之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洪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9日,“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2月19日,“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在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开幕。本次展览由武汉华侨城主办,湖北日报社楚天艺术集团承办,首次公开展示本次雕塑展落成于湖岸的10强作品,同时亦展出60件提名作品的雕塑小样,展览作品与东湖绿道华侨城承建段上的生态艺术公园、生态艺术半岛一起,成为大东湖艺术博物馆,呈现着华侨城融人文、生态、艺术于一体的营城理念与绿道建设思路。

“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嘉宾合影

  青年艺术家韩创圭以烤漆钢筋打造的作品《盛开》,将东湖绿道当做画布,以花为媒塑造了一幅内心仙境,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相生,吸引一众观赏者驻足“聆听花语”;青年艺术家郭航打造的作品《幸福递进》高达4.3米,将汉语修辞手法“递进”,用造型表现在环境中,脱离钢质外表,将对人文与生态何以融合的思考,注入一扇扇递进之门,有意吸引公众观赏和进入互动;青年艺术家孟舒打造的作品《harmony/和鸣》,以窑制玻璃制成大小不一的竹笛状空心管,错落竖立在浅水区,既象征一首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之奏鸣曲,又为鸟类提供休憩的支撑点,与周围的水生植物一起,创造出了一幅整体性的音乐景观,让参展观众赞叹不已……10大入选作品于生态湿地公园与东湖美景拥簇中,构造出了一个具有超现实主义感的公共娱乐、休闲场所,为民众提供一处高品质的艺术公共空间。

邵月娇《东湖烟雨》

韩创圭(韩)《盛开》

  2017年,武汉华侨城集结国内外重要雕塑艺术家,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本次艺展由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傅中望担任艺术总监,美术批评家、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为策展人,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美术院校、雕塑院的12位提名委员共同提名了入围名单——60件由当代优秀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此次展览亦面向全球新设立了赛事奖项“华塑奖”,用于鼓励优秀青年艺术家,也树立艺术界学术标杆;此后更有了全新的赛制,成立提名委员会,精准邀约,有效保障作品的质量和学术高度。

张浩光《生命之环》

  同年7月,“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微信端线上展厅上线,并同步开启大众投票通道,借势新媒体效能,迅速在艺术人群中传播,并藉由微信朋友圈向全国扩展,上线一周,累计进“馆”人次达到数万人,参与投票人次1万多人,成为华中2017年最受关注、参与度最高的线上艺术展示活动之一。同期,“我是评论家”雕塑艺术评论线上征文活动,邀请市民为艺术“发声”将线上投票、语音评论、分享感悟的方式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与公共空间、艺术家与公众的交流对话。

马天羽《亟待商榷的命名——方尖碑》

  亦是今年8月初,“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绿道美术馆”盛大启幕,60件提名作品的雕塑小样落地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进行户外展示,这是武汉第一次让雕塑作品大规模、集中性的走到蓝天下郊野中,震撼人心的户外美术馆,历时百余天,为游玩绿道的武汉市民及全国游客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公共艺术体验。

孟舒《harmony/和鸣》

  8月18日,“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暨“华塑奖”10强评选会在华侨城举行,由展览策展人傅中望以及展览艺术总监鲁虹,还包括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孙振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展望以及德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夫·芒克等国内外艺术家组成的专家组与全国各界评选参与者,共同见证了10强作品的诞生。

余景学《半山半水》

  谈到“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的意义,“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艺术总监傅中望表示:“公共艺术既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文化的窗口。本届的作品中不乏两岸三地和海外的青年雕塑家的提名,不仅面貌多样,同时具备时代的特点,符合‘共融与共生’的主题。在一片公共地标性的区域里,布满了来自世界各地青年艺术家的公共雕塑史,你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文化的开放性;当观众走近有雕塑艺术氛围的空间,所带来的关于审美、关于文化的思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郭航《幸福递进》

  “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已连续启动至第五年,武汉华侨城副总经理丁为明总结说:“从首次让公众参与评审,让居民自主参与人文氛围建设;到开辟公众线上投票渠道,获奖雕塑也首次步入社区;再到直接在城市核心商圈开启雕塑展览,主办方华侨城与赛事组委会不断扩大艺术与公众的接触面。倾听大众的艺术诉求,引导大众参与意见表达,呈现高标准的公共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理解和热爱艺术,让艺术更好地点睛生活,这才是公共艺术的意义所在。公共艺术,也就此跨越钢筋水泥的厚度,与自然、与城市、与生活完美相融”。

Kim Seung Ju《The little prince-Find》

殷樾《The Misfit》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