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中国画增高扩 唐勇力教学40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7年9月28日下午2点,唐勇力教授高等美术教学40年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

  2017年9月28日下午2点,唐勇力教授高等美术教学40年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唐勇力教授亲授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访问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唐勇力的教学足迹自1977年起跨越了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而他教过的学生当中有些已是诲人不倦的优秀教师、教授和学者,有些是当今画坛的中坚力量,还有一些则是当代中国画坛的青年才俊。趁着本次座谈会的机会,师生们济济一堂,在追忆往昔岁月的同时,也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于发展进行了交流与展望。

唐勇力教授高等美术教学40年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艺术家唐勇力(中)首先发言,在感谢学生们到来的同时,也回顾自己40年的从教生涯。

  唐勇力,1951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唐勇力教授高等美术教学40年座谈会现场。

  除了是一位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开拓的优秀艺术家,唐勇力更是一位经历了四十年美术教育变革而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美术教育家。在1989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教研室主任,及1996年担任中国画系副主任期间,唐勇力在潘天寿提出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于1993年提出了“线性素描”这一中国画造型教学的创新理论,将中国画的线和素描的体面像结合,丰富了中国画的造型语言。

  而在2002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并于2008年担任中国画学院院长期间,他总结提出了“传统为本,兼容并蓄,中西融合,多元共进”的教学方针,并将“线性素描”和“写意性工笔”的理论概念加以完善,运用到教学及创作当中。其勤于艺术探索,兼容并包的气度也是座谈会中,各位艺术家们共同的印象。

唐勇力《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局部)200x800cm 绢本设色 2005-2009年

  在座谈会上,唐勇力首先发言,总结了自己26岁至66岁这四十年间的经验及感悟,他表示:“这40年于我而言是奋斗的40年,而我在教学工作中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一个老师不能把教学当作负担,而应该作为主要的精神及学术追求。”随后,唐勇力以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两个课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在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期间,作为教研室主任我提出了‘线性素描’的概念,因为对于当时风行于学院的结构性素描,我感到其提法有不严谨和不准确之处。当时的我还是一个青年教师,这种提法在当时看来很大胆,但后来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一概念也得到了许多前辈老师的支持。线性素描能得到肯定,他成立的依据是因为和社会发展脉络相契合,容纳性高。而我在素描教学中所下的功夫,也对我的创作造型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接着,唐勇力又谈到其在教学中提出的“工笔写意”:“中国美院地处浙江,那里有特别强的用笔及用水传统,但具体到工笔画,传统的勾线染色技法在当时已显得过于程式化。我受到教学经验的影响,通过在工笔中加入写意元素,着力去突破当时工笔画的套路。在后来的实践中,工笔写意趋于成熟,我又将其转化为‘写意工笔’,影响了许多中年轻一辈的工笔艺术家。”

座谈会现场,唐勇力从教40年所教授的学生们济济一堂,共同追忆往昔。

  唐勇力认为,“线性素描”和“工笔写意”两个课题的提出并成立,是他40年教学生涯中最值得欣慰之处。而总结之余,唐勇力也感慨道:“如果说还有遗憾之处,那便是浪费太多时间在与画画无关的琐事上,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希望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在座谈会上就唐勇力对中国画坛所作的贡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唐勇力执教中国美术学院之后的第一批学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谈到:“唐老师从教的40年,是中国社会和中国画坛不断破旧立新的40年,中国画在此期间面对了巨大的困惑,但唐老师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画的变革提供了许多可以参考的线索,他不愧为这个时代艺术教育的一座高峰。而在教学之外,唐老师勤于创作的刻苦精神,也是他所赠与学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王雄飞认为唐勇力接连执教中国两大美院,是中国画教育的幸事。

  作为同期的学生,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王雄飞则表示:“在中国工笔画坛,唐勇力是一个关键人物,其工笔创作不局限于工笔重彩的传统概念,而是海纳百川,吸取了敦煌壁画,唐代墓室壁画以及传统十八描的技艺精髓,对中国工笔的推进有重大帮助,正如其代表作《敦煌之梦》系列所呈现的,不拘泥于传统勾线填色而启于千年壁画的斑驳痕迹,并由此独创了‘虚染法’与‘剥落法’。而唐老师能够在中国两大美院接连任教,也是中国画教育的幸事。”

唐勇力《敦煌之梦--古远悠悠》146×136cm 绢本设色 1995年

参与座谈会的百余名师生合影。

  唐勇力教授不仅是一位有创作型的艺术实践者,还是一位自觉的艺术理论思考者,更是一位亲历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快速蓬勃发展变化的艺术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美术创作思潮起伏动荡的轨迹。9月28日恰逢中国至圣先师孔子诞辰之日,唐勇力也以一己之味探讨众生之品,以一个个案的具体研究展现了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变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