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7位艺术家的小时代:“离开世界七天”联展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洪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6月18日下午5时30分,“离开世界七天—&m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6月18日下午5时30分,“离开世界七天——青年艺术家联展”在Big House 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青年策展人、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徐丹丹担任策展人,邀请陈晓、蔡应、李创、马浩然、马少林、叶倩、朱泳思7位艺术家展出作品40余件,以“七天”为展览关键词,在七个不同维度上呈现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生态”。

“离开世界七天——青年艺术家联展”嘉宾合影

艺术家马浩然致辞

艺术家叶倩致辞

艺术家朱泳思致辞

  七天是一周工作状态到休息状态的转换节点,也是我们忙碌生活的一个缩影。本次展览策展人徐丹丹表示,在选择7名青年艺术家时,他们的作品带有这个时代青年艺术家的共性特征:对日常微观生活的重视、个人精神世界的表达。“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本次参展的七名艺术家更是在差异化个体经验的基础上,使用鲜明的艺术语言阐释了自己独到的美学观念与生活态度。这使得本次展览得以在七个不同维度上呈现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微生态’。七位艺术家,七个观看世界的维度,他们的作品组合在一起,似乎代表着我们这个个性十足的‘小时代’,是微观层面的‘七天造物’”。

 

陈晓《博物馆里X的窥视游戏NO.7》68cm×64cm×35cm 红榉木、镜面不锈钢板 2015年

左:陈晓《关系NO.1》50cm×50cm 布面丙烯 2011年

右:陈晓《关系NO.2》50cm×50cm 布面丙烯 2011年

  在每个阶段的创作,陈晓都是在自己假设的游戏中,然后围绕着这个游戏规则怎样去完成。“游戏里,我的假想敌就是我自己,我比较感性,但我的作品制造过程却要很理性。好的作品他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他只是一种很强悍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要能打动观众,让观众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到或者感受到另外的一件事或物,从而获得更多新的想象空间,然后再回到纯粹,回到抽象,回到形式上的美,甚至更加的具象。我能让观众感觉到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能感觉到什么东西”。

蔡应《镜头前的风景》76.5cm×111cm  布面油画 2013年

蔡应《无题》60cm×120cm  灰、油画布、媒介剂 2014年

  风景,是蔡应一直尝试表现的题材之一,自2011年本科毕业以来,由于生活漂浮不定,蔡应每年能花在绘画上的时间并不多,绘画中表现的风景,一是对不同时间段里所遭遇过的环境的观察或记忆的呈现,另一是想通过对这些风景的表现提炼出艺术家在绘画语言方面的思考。同时,蔡应亦希望能通过所选用的不同材料表现出二者之间与自己隐隐之中的关联。

 

左:李创《布面油画之四》  60cm×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李创《守护石2》  50cm×5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李创《守护石3》  30cm×3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青年艺术家李创解释了自己的创作方式:“行动地、观念地束缚或解放在前的情况下把一个具体的日常事件介入绘画,而又是在通过绘画的行动方式来呈现日常行为习惯的举动,由此来展开这戏剧性的工作并达到某种冲突与和谐”。

 

左:马浩然《南湖北路》79cm×55cm  纸本丙烯 2016年

右:马浩然《春花》110cm×79cm  纸本丙烯 2016年

  马浩然喜欢无意识的、野性的、不可复制的、不可言说的、绝对的美感,并会把它运用到画面的型塑上,最终形成荒谬的秩序。“一定意义上说,‘调色盘’介入的程度决定了画面的属性。同一时期的“虚掷的风景”系列作品像是城市的白光。画《听涛区》时,我使天空变得厚重、浑浊,用了大量不透明的、哑光的熟褐色去堆积,去除了天空带来的诗意,凝滞使它错位般的主动呈现在画面最前面;背景的树保留了自然的轮廓,但内部用纯色平涂,试图用这些不同的方法赋予每个局部以拟人化的性格。我想,艺术家要试图去造成一个画面上的事实”。

 

左:马少林《彩球》系列 90cm×130cm  钢化玻璃、工业油漆 2016年

中:马少林《彩球》系列 90cm×130cm  钢化玻璃、工业油漆 2016年

右:马少林《彩球》系列 90cm×130cm  钢化玻璃、工业油漆 2016年

  在创作过程中,工业油漆的使用对艺术家马少林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他认为自己做作品的过程也是身体与材料发生反应的过程,是一种病变的过程。“这种恐惧伴随着我做作品的始终,所以我在制作过程中无法平静。躁动与不安的情绪自然的带入作品中,画面充满炫艳的色彩与狂躁跳动的笔触”。

 

左:叶倩《红色的塔》直径8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右:叶倩《一花一世界》直径8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叶倩的创作围绕“敦煌学”展开,当下,“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其中代表性的敦煌壁画作为艺术的瑰宝,其重要性愈加突出。叶倩实地到莫高窟观摩壁画至少十次,并在日常临摹和感触中开始进行创作,“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亮点,敦煌壁画更是中西方交流与艺术变迁的历史痕迹。时间的流逝给敦煌壁画带来许多残损,但是同时也正是这种剥落感和残缺感,造就了今天敦煌壁画神秘而统一的魅力,这种随时间而变化的痕迹也是敦煌壁画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一直希望将中国的传统艺术与当下的艺术相结合,既不是临摹古人又不完全被西方艺术所牵引,所以从三危山到金阁寺,我一直尝试用现代艺术的构图和观念来表现这种历史遗迹与变化,用二维的作品来试图理解并表达四维空间的意义”。

 

左:朱泳思《UntitledNO.17》150cm×138cm  综合材料 2009年

右:朱泳思《UntitledNO.19》150cm×138cm  综合材料 2009年

  在朱泳思《Untitled》系列创作中,随着视觉观看与心理的变化,画面因强制因素而被介入改写,实现了其中的诸如关于记忆,关于身体,关于面孔这类形象表征的悬空、缩微,试图凸显那种无限的退延之感,方向的模糊难辨。朱泳思希望画面呈现的角度和空间结构能够激发观众的欲望,将观看和解读的权利交付给观众,引发他们的兴致、好奇和探究,实现作者与观众的共谋。引导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跌入、迷失,随之进行无限的蜿蜒,去往那看不到的极点,在虚空中被悬置、粉碎,带着自我意识的残存星光。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7年6月18日展至7月30日。

“离开世界七天——青年艺术家联展”展览现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