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花开敦煌” 常沙娜艺术展开幕 渗透于艺术里的一笔一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7年3月8日,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2017年3月8日,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在3.8妇女节这一天开幕,也正呈现了常沙娜这位女性艺术前辈带给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展览吸引了来自文化艺术界的领导与嘉宾近千人。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韩景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本次展览主角常沙娜先生先后致辞,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深情发言,他从艺术后辈的角度介绍了如今已经86岁高龄的常沙娜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并代表中国美术馆感谢常沙娜先生为国家捐赠宝贵的作品。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韩景阳致辞,介绍常沙娜先生80多年的艺术生涯及常先生在担任清华美院(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15年期间的成就。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在致辞中回忆了70年代前往敦煌常书鸿先生的家中,学习敦煌的艺术的经历,颇为感慨,并介绍了常沙娜先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期间为中国美协工艺美术方面做出的贡献。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展览主角常沙娜致答谢辞

  此次展览作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以“守望”、“凝萃”、“传承”为三大主题词,贯穿了常沙娜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展览通过常沙娜的壁画临摹、花卉写生、应用设计等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配合详实的文献资料,呈现了常沙娜艺术生涯的全景。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敦煌——一座散落在沙漠中的艺术宝库,自百年前,为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发现后,其无限魅力为世人所倾倒。众生争相目睹其神秘法相;信徒虔诚膜拜其庄严佛典;艺术家悉心摹绘其绚烂图像;学者刻苦研读其文史经义……在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几代“敦煌人”的悉心守护与传播下,敦煌的艺术世界以其庞大而深奥的宝藏惠及万方来者。他们守望的不仅仅是一处历史的遗迹,更是文明的圣土、民族的精魂。

  常沙娜,我国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之女,承传父业,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在潜心艺术的漫漫人生中,成为“艺术设计家”,这是她独立于父辈之外的艺术角色;与此同时,她几十年间于工艺美术领域辛勤耕耘,桃李天下。

文殊变 常沙娜

常沙娜   《文殊变》

常沙娜《文殊变》  108x49cm 1945

《文殊变》常沙娜

常沙娜《文殊变》108x49cm 2017年

文殊变 常沙娜

常沙娜《文殊变》线稿 108x49cm 2017年

  展览举办之际,常沙娜还向国家捐赠了其个人24件艺术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5幅以《观无量寿经变》为代表的早年敦煌临摹代表作,18件花卉写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为此次展览重新绘制的《文殊变》。为了达到“真实的临摹”境界,也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86岁高龄的常沙娜在丙申岁末、丁酉年初不顾身体辛劳,铺纸备墨,再提画笔,历时两个月工笔细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将一早一晚两幅《文殊变》一并捐赠国家,体现出其崇高的艺术境界和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的鼎力支持。这两幅作品,将作为常沙娜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代表,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气息和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享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2017年《文殊变》的重绘与捐赠,更将作为国家艺术收藏的一段佳话,永传后世。

  常沙娜说,留给中国美术馆的作品要最好的,早年的作品(即1945年所作《文殊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一次重绘要弥补之前的不足,给中国美术馆一件更加完整的作品,从结构、线描至拥塞,再现中唐壁画的风格特色,做到“真实的临摹”,并借此“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展览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馆一层序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我从巴黎来”单元“敦煌血脉连”,讲述了常沙娜从巴黎出生,跟随父母回国并进入敦煌的历史

  展览第一部分“守望”,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父亲常书鸿引导下与敦煌结下的深厚渊源。下设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从巴黎来”与第二单元“敦煌血脉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回顾了常沙娜早年随父亲常书鸿辗转于巴黎、北京、昆明、重庆、敦煌的非常岁月,记录了常沙娜在特殊历史时期与吕斯百、王临乙、王合内等20世纪重要艺术家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在父辈教育与影响下,常沙娜建立起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成为后期引导常沙娜开展艺术设计与教育工作的主要原则。常沙娜自12岁来到敦煌,就和莫高窟中的艺术世界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一层圆厅,主要展出了常沙娜1945年至1948年在敦煌临摹的重要壁画作品

常沙娜 敦煌 壁画  临摹

常沙娜《观无量寿经变》(盛唐172窟) 272x300.5cm  1946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观无量寿经变》是常沙娜临摹的作品中较大一幅。盛唐172窟为覆斗顶窟,窟室南北壁各画观无量寿经变一铺,据《观无量寿佛经》绘制,规模宏大,均为杰作。此次展示的摹本源自此窟南壁,临摹时已将变为深色的人物肤色恢复到应有原色。画面中殿阁层叠,人物众多,气氛欢快而热烈,可见画者对人物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和透视关系的处理十分成熟。作品充分显示出佛陀的庄严、菩萨的柔美、伎乐的欢快,极乐世界的殊胜美好。

  第三单元“传写敦煌情”主要呈现了常沙娜早年在敦煌的临摹作品。1945年至1948年,包括巨幅作品《观无量寿经变》在内的所有临摹作品都是她在14至17岁时完成的创作,她以整理性临摹为主要手法,作品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

  临摹手法介绍:

  敦煌壁画临摹技法有三种主要形式:复原性临摹、客观性临摹、整理性临摹。

  复原性临摹是指再现壁画初绘时期的造型面貌,恢复画面的原始面貌。由于敦煌壁画不佳,复原性临摹难度较大。客观性临摹(现状临摹),带有复制性质,即将被历史磨损的画面现状比较客观地如实复制,对于任何信息均不放弃的一种临摹方法。整理性临摹,是对壁画的残损部分进行有效选择性取舍的造型复原手段,使所临作品既描绘的形象完整,又带有一定历史痕迹和壁画现状肌理的效果。常沙娜的敦煌临摹作品多为“整理性临摹”。

常沙娜 敦煌 壁画  临摹

常沙娜《女供养人》(五代61窟) 159.5x62cm  1946

  五代61窟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洞窟之一,为五代第四任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捐建。此窟北壁东侧下部画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四十九身,是敦煌石窟中女供养人数数量最多、面积对打、绘制最精美的一组壁画。此时的供养人身段已超出佛像的尺度,突出了供养人家族的身份及虔诚造窟的规模。这里展示的是临摹自其中的一身女供养人像,从中可以看到五代时期贵族妇女服饰文化的真实状况。女供养人头戴凤冠,两侧有步摇和花钗,颈部戴多重项饰,身着曳地朱红色织绣裙,装饰花草图案,肩披绶带花鸟图案画帔,色彩绚丽、花团锦簇。她的面部还贴有多种花靥,当时在额头、两鬓、眼睑、面颊等处以远点、花草等花钿点缀,是五代贵妇仿效唐代后妃的时尚。整幅画像表现了这位女供养人雍容华贵的气度和双手合十虔诚供养的神态。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 敦煌 壁画  临摹

常沙娜《佛传故事》(北周290窟) 77.5x409cm 1945-1948

常沙娜《佛传故事》(北周290窟)局部

  佛传故事表现佛陀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是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十六国北凉至宋代的石窟均有不同形式的描绘。此摹本源自本周290窟的佛传故事画代表作,原壁画位于洞窟人字披顶的两披。画面采用汉晋绘画传统中的横幅长卷式连环画形式,共六层八十七个画面,浅色地描土红线,按之字形结构安排上下各层画面。此画按照《修行本起经》的内容绘制,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生平的主要事迹。画中采用细腻的的连环画叙事手法,对人物、服饰、车乘和动物等内容皆有具体而生动的穿插表现,并以建筑、山川或树木分割的形式巧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常沙娜 敦煌 壁画  临摹

常沙娜《胁侍菩萨》(北魏435窟) 109x65cm 1945-1948年

  说法图中佛陀左侧的这身完整的胁侍菩萨,姿态优美,身型修长,头戴三珠宝冠。瘦削的脸庞、纤细的肢体和层叠的衣裙、帔巾,体现了敦煌莫高窟早期壁画人物造型的典型风格。人物肌肤的渲染使用了由西域传入的叠染技法,即用肤色遍涂人体,再用深色沿肌肤边缘及棉布的眼、鼻、耳轮廓处叠绘深浅以显出立体感,最后在眼部、鼻梁等高隆部位,以白色笔触为高光,突出立体的装饰性。因浓淡不同的颜料需加白粉调制,年久日深,肤色中混合的色彩变黑,形成了现在这种黑色轮廓、棕色肌肤的人物形象。本临摹品味现状的客观临摹,表现了北魏时期留下的现有特征。

常沙娜《八臂十一面观音》 晚唐窟 纸本、岩彩 109x65.5cm 1947年

  敦煌唐代经变中国有大量舞蹈的供养伎乐人,其多样的舞姿及乐器反应了当时世俗社会生活中的乐舞场面,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乐舞的繁荣。此幅临摹取自初唐时期经变壁画,表现一舞伎身着菱形条格纹锦裤裙,环绕薄纱飘带,辫发披肩,欢快起舞。她背身侧立,身姿昂扬,似有腾空之势,舞姿挺拔、明快,是古代舞伎形象的生动反应。

 

  十一面观音是密觉观音画像之一,是一个岩棉象征菩萨修完十地,最终功行圆满,达到第十一地——佛地。壁画主要依据《十一面观音经》绘制。

常沙娜 敦煌 壁画  临摹

常沙娜《观世音菩萨》(中唐112窟) 102x71cm  1945-1948年

常沙娜 敦煌 壁画  临摹

常沙娜《风神》(唐窟) 108x61.5cm  1947

  常沙娜说,“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此部分呈现的三十余件临摹作品,便是这段特殊经历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份重要艺术财富。

圆厅背后的弧形展厅以时间表的形式呈现了常沙娜的艺术年表和重要作品

圆厅背后的弧形展厅以时间表的形式呈现了常沙娜的艺术年表和重要作品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为新中国设计”,主要以呈现常沙娜参50年代参与的国家重点建筑设计作品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北京人民大会堂外立面练测浮雕花饰

常沙娜,手稿,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彩色设置效果图,38.5×103

常沙娜 手稿  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装饰设计彩色设置效果图  38.5×103cm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  手稿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墙面浮雕装饰  52x22cm 2008年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  手稿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墙面浮雕装饰  52x22cm 2008年

常沙娜 20世纪90年代,人大会堂宴会厅天顶通风口设计  46x53.5cm 画稿(水彩稿) 纸本

  第二部分“凝萃”,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艺术元素的研究与拓展。下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新中国设计”,展现的是常沙娜自50年代以来参与完成的国家重点建筑设计任务。常沙娜以敦煌图案为蓝本,完成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建筑装饰设计,作品不仅凝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韵味,更显示出新中国的气度,代表着常沙娜对传统艺术精粹的提炼与升华。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敦煌图案研究部分

  同时,常沙娜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敦煌图案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之一,第二单元“敦煌图案研究”,即展示了常沙娜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整理。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  敦煌285窟研究

常沙娜以285窟壁画作为灵感设计的图案

常沙娜  敦煌285窟研究

常沙娜以285窟壁画作为灵感设计的动物图案

常沙娜  敦煌285窟研究

常沙娜以285窟壁画作为灵感设计的动物图案

常沙娜  敦煌285窟研究

常沙娜以285窟壁画作为灵感设计的散花图案

常沙娜 《散花图案》 西魏285窟 28.5x43.5cm, 2000-2004  彩墨

   敦煌莫高窟285窟是一个保存完整的西魏代表窟,也是早期洞窟中唯一有纪年题纪的洞窟。该窟窟形为方形覆斗顶,窟内壁画以《五百强盗成佛图》最为代表。人物形象方面,由此前的“秀骨清像”逐步过渡到“褒衣博带”式汉族衣冠制度;空间表现方面,出现对山水场景的着意描绘。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拈花供养与传统的佛陀、菩萨、飞天等宗教题材共聚一窟,在止息妄念以明心见性的行法中,又常见世俗世界的丰富多彩。1952年,常书鸿领导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对莫高窟进行整窟愿大原色的临摹工作,首选即为285窟,可见该窟在敦煌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单元中,展览就以285窟壁画作为主题,呈现了常沙娜从285窟壁画中所衍发设计出来的人物、花草、树木、动物等。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 花砖设计

常沙娜花砖(联珠莲花纹)唐, 23.5x23.5cm

常沙娜 花砖设计(联珠莲花纹)唐  23.5x23.5cm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常沙娜 《观音头饰》(隋401窟) 30x30cm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常沙娜《涅槃经变菩萨头饰》(中唐158窟) 29x30cm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常沙娜 《佩饰》 29×44cm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常沙娜《华盖图案》 晚唐14窟 29x35cm 2000-2004  彩墨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多年来,常沙娜潜心于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元素,将各类图案,如人物的服饰、头饰、佩饰图案;建筑的华盖、花砖图案;还有隐藏在繁密壁画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由此积累下来一大批图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以多姿的形式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丽与繁华,更使我们从图案与设计角度重新审视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常沙娜 《满天星》 纸本 粉画 49x30.5cm 1993年

常沙娜《仙人掌》 2005年  45.5x45.5cm

常沙娜 《花卉》 33.5x26.5cm 1991 水彩  纸本

常沙娜《水莲》 55x41cm  1999  水彩 纸本

常沙娜《花卉》 39x33cm 2012 水彩 纸本

常沙娜《八树(花椒树)》1975  30x21.5cm

常沙娜《固安小红果》 1998  65.5x46cm

  第三部分“传承”,主要展示了常沙娜在图案教学中的研习与应用。下设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一花一世界”,展示常沙娜的花卉写生作品。常沙娜说:“我在图案教学中把握的就是两方面——民族的传统和生活的自然。”如果说此前主要展示的是“民族的传统”,那么在此则主要呈现的是“生活的自然”。其花卉作品温婉可人,又不乏生命的茁壮与坚强,是为艺术家个人的真实写照。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设计

常沙娜《铜胎掐丝珐琅和平鸽大圆盘》 直径30.5cm 20世纪50年代 设计

  第二单元“古韵扬新风”,呈现了常沙娜对于敦煌艺术图案的设计应用。50年代,常沙娜在林徽因的影响下,走入艺术设计领域。1956年,常沙娜调任新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其熟悉的敦煌艺术与艺术设计知识相结合,并赴诸实践,做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艺术设计作品。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8、9号厅,将展出至3月19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