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二〇一六新锐摄影奖揭晓:高山获年度摄影师大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菲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高山凭借摄影作品《第八天》摘得“年度摄影师大奖”孙俊彬携摄影作品《静静的南疆

高山凭借摄影作品《第八天》摘得“年度摄影师大奖”

孙俊彬携摄影作品《静静的南疆》获“EOS青年影像奖”

二〇一六新锐摄影奖入选艺术家

  1月8日晚,“二〇一六新锐摄影奖”颁奖典礼于上海M50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举办。高山凭借摄影作品《第八天》在7位入围摄影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摘得“年度摄影师大奖”,孙俊彬携摄影作品《静静的南疆》获“EOS青年影像奖”。上述奖项由美国摄影艺术家埃里克·索斯、西班牙摄影艺术家克里斯提娜·德·美黛、日本策展人 G/P Gallery艺术总监后藤繁雄、阿姆斯特丹FOAM摄影博物馆学术副馆长马塞尔·费尔共同商议后评选而出。

  据介绍,今年共有5348位参赛者,最终136人进入初选。经国当代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费大为领衔,几位初选评委——前瑞象馆执行总监、策展人施瀚涛,摄影史学者、独立策展人何伊宁和摄影书策划人、出版人言由的评选下,最终挑选出6名入选者和一位EOS青年影像奖。颁奖当日,7位入围艺术家作品均已展出。

高山作品 展览现场

  “年度摄影师大奖”高山:介入拍摄中

  高山,1988年生,河南安阳人。高山作品《第八天》是他历时3年的系列作品,目前还在进行中,该系列的主要拍摄地是在一个70平米的生活空间,高山分别从自身和养母的视角切入,用一系列快照向观者展现了自身和母亲之间日常却又亲密的私人生活。

 

高山作品《第八天》

  谈到拍摄初衷,高山表示,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但长期的忽视,使她变得只是一个“母亲”身份的存在。他说:“我面对着不断出现在我眼中的母亲,母亲面对不断出现在她眼中的日常之物,在拍摄中追踪生活用具的轨迹,及母亲工作场所(母亲是车库管理员)之物,脱离旁观者身份,介入拍摄中,个体的时间重复在个体生活之中使忽视本身变得抽象,重复出现的日常之物变的具象。”

  对于该系列的命名,高山解释:”在我出生第八天的时候,被母亲抱养,个人的生命在第八天开始的时候又是一个循环。”

  摄影史学者、独立策展人何伊宁评价高山的作品时说,“高山的快照自然且生动,肖像中所捕捉到的母亲起伏的情感与中立的家庭物件相互编织,成为一张复杂又神秘的亲密关系网。”

  入围艺术家:摄影风格迥异

  在本届新锐摄影奖入围的七名艺术家中,陈海舒、杨圆圆受过摄影专业的学院教育。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作品中以不同的叙事手法表达对世界的感受。他们的作品往往不是传统的摄影形式,而是影像、装置、文学甚至音乐等各种语言因素的综合体。

  程新皓则是从化学专业跨入摄影艺术,他的作品如科学研究那般精确,同时又像作曲家和诗人那样迷恋于作品的节奏和韵律。高山、郭国柱和孙俊彬用极不相同的写实手法表达细致的观察和个人的激情,为观者打开了一扇扇另类的窗户去观看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

  另外,程新皓和郭国柱的摄影作品把主题都聚焦在“城市化”上面,区别在于,前者把目光投放在丽江的一个纳西族村庄——茨满村,使用复调叙事的方式,强调城市化是不同系统的博弈,而后者郭国柱作为城市化的亲历者和观察者,则把目光分散在不同的农村,表现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年仅18岁的古力予则是本届最年轻的报名者之一,她的作品具有敏锐的感性和奇特的想象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入围艺术家带来哪些作品?

陈海舒多媒体作品《Zona Rossa:一份关于维苏威火山的报告,在上一次爆发之后和下一次爆发之前》

  陈海舒《Zona Rossa》

  陈海舒的多媒体作品《Zona Rossa:一份关于维苏威火山的报告,在上一次爆发之后和下一次爆发之前》以维苏威火山为样本,探讨了“危险”这个概念是如何被人类社会定义、感知、再现和应对的。作品混合使用多种视觉材料,包括摄影、电影片段和文本,从不同角度再现了维苏威火山的多重属性:它不仅是自然物,同时也是政治、宗教、历史、文化和科技的操作对象。作品包括:照片和访谈视频,来源于陈海舒2012至2015年间对维苏威地区的数次拍摄采访;电影剪辑视频《庞贝末日》,剪辑自多部关于维苏威火山的影视作品片段;书信片段,节选自古罗马政治家小普林尼的关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书信;文本,来自意大利民防部发布的维苏威火山区应急预案。

  陈海舒,1986年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现工作生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陈海舒以摄影作为主要媒介,并混合使用多种媒介,如文本、视频、电影和摄影书等。作品关注当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态、集体情感和共同记忆。

程新皓《来源不同的时间》

  程新皓《来源不同的时间》

  茨满村是丽江的一个纳西族村庄,它以农业闻名,但如今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了所有的农田。《来源不同的时间》回应的正是这些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作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叙述了自然的时间、村庄当下的时间、村庄的历史时间以及人的肉身处于其中的张力。

  程新皓,1985年出生于云南。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作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于云南昆明。以摄影作为主要的媒介,关注当代中国背景下的现代化问题和当代知识生产等议题。

古力予《喧卑》

  弃学回到老家乡村的这两年,古力予的视线得以从冰冷的黑板上得到解脱,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惊觉彼此之间存在着难以表达的互通。古力予自述:“伴随着我的拍摄,我发现在与自然界之间的对谈中,不论是生物、树木又或者事物,它们都像是长者,在不经意间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我:痛定思痛,悬崖勒马。同样,美好的事物也会馈赠给每个人去拥有,自然包容了我的所有,教我学会享受孤独所带来的安逸,在自然静谧的氛围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明镜。”

  古力予,1998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乐山。2014年6月开始接触摄影。拍照看电影旅行。

郭国柱《流园》

  郭国柱《流园》

  《流园》所拍摄的是城市化中农民所遗弃的村落,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将被自然所消化并重新归还给大地,乡村与城镇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下此消彼长。

  郭国柱通过摄影对城市化进行长期关注,作品《流园》站在城市的对立面,通过被遗弃的村庄景观的记录,对农村的边缘性进行探讨,来叙述与都市经验、消费主义完全对立的观看方式,以看见的、不可见的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性的角力。

  郭国柱,1982年生于中国福建永春,2005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机械系,现在生活工作于厦门。自2002年起,他便开始围绕“空间”和社会关系展开叙事。在这条线索中,空间是郭国柱创作实践的主要载体和对象。他在使用和描绘空间时,是以个体精神为出发点,最终回到社会的方法来展开提问的。

  

孙俊彬《静静的南疆》

  孙俊彬《静静的南疆》

  作品《静静的南疆》来源于小说《静静的顿河》。南疆是维吾尔族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区。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最活跃的地方,伊斯兰传统延续千年。这里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

  孙俊彬表示,这个专题起源于其对南疆“去极端化”的关注。2009年的“7.5事件”是新疆整个反恐形势的转折点。2012年1月,和田地区确立了“去极端化”目标。我试图去记录这段历史,以更人性的视角去讲述一个严肃的故事。

  孙俊彬,1986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摄影系,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视觉深度项目组成员,无界新闻图片主管。现任界面新闻中国组调查新闻高级记者。一直在学习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的融合方式来讲故事。

  

杨圆圆《浪漫之旅》

  “绿幕照相馆”是过去十余年内在中国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创业模式,一块绿色的背景布与一台装有内置镜头的机器构成商铺的主体。消费者可以选择上万种风格各异的背景图像。其中,国际知名景区与一切具有“欧式风情”的画面是最受欢迎的背景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同类景观在过去十余年内亦在中国大陆变得普遍,两类“人为构建的现实”(constructed realities) 映照出当下国人普遍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就如同我们渐渐趋同化的城市景观,这种“理想生活”的愿景也变得越来越相似,它们华美而虚幻,在巨大的气泡中的闪着金光。

  杨圆圆,1989年生于北京,于2013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摄影本科学位,目前工作居住于北京。她热衷于探索视觉叙事的可能性,将真实与虚构的元素结合,探讨记忆、历史与时间等话题。杨的实践包括多样的媒介,以摄影为主,同时也跨越文字、录像、表演等形式。项目最终的呈现形式有时在书本里,有时在展览中,有时二者兼有。

  (实习生邱洁对本文亦有贡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