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探寻艺术与时代的交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段维佳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1月7日,“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

  (雅昌艺术网讯)1月7日,“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从艺术的问题到立场的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系列研究的第三部分。该系列研究由艺术家刘鼎与批评家卢迎华共同发起,通过持续进行的展览和写作来辨析与反思中国有关“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与建构。

中间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黄晓华致辞

开幕式现场

  中间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黄晓华在致辞中说:“袁佐先生以艺术家的身份就任首任馆长,提出了对于绘画性的主张。到现在卢迎华女士就任中间美术馆馆长,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型和契合点,希望这个展览呈现出来的叙事是能够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重新解读。我们马上看到了将会是一片海洋,史料远比展览呈现的大得多,这一点对于中国艺术的研究还不应该有结论性,因为这才是开始。”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左)致辞

  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谈到:“个人都是非常渺小的,机构也一样,重要的其实是艺术和艺术家。所以对于中间美术馆和我个人的实践来说,很自觉的提醒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处境和工作,都有一个小的上下文和大的上下文,小至机构本身的历史沿革,大的语境到各位前辈艺术家的工作,所以中间美术馆是和每一位艺术家、思想家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参展艺术家名单

  同时她也对这次支持展览筹备的各位艺术家以及家属表示了深切感谢:“为这次展览我们敲开很多艺术家的门,大多数艺术家我们甚至从没有见过,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也没有见证过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用艺术密码打开了心扉,在交谈中慷慨的把他们的过去那些珍贵的作品和建议给予我们,没有艺术家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展览,谢谢大家,我一直很感动。”

讲座现场

  在下午开幕前,就围绕展览议题,我国现代艺术先驱、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庞薰琹之子艺术家庞均先生进行了首场讲座:艺术前辈的启蒙与1979年的星星之火。他讲述了从建国为起始,跨越文革后再到1979年的三十年间,第一代艺术家当时的状态和情感,以及再现这个过程中他们创建画会、艺术在野运动等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在此次展览以林彪事件发生后的1972年为起点,截止至1982年中央批转《第五次全国“两案”审理工作座谈会纪要》之间的十年作为研究与讨论的时间段和一个历史想象的空间,通过思考这个时期美术现象的具体相貌和多层次的实践,来考量在政治剧变时期艺术创作者的心态和已有艺术历史叙述的尺度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以在北京发生的艺术现象作为主要视角,考察当时活跃在艺坛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与实践。展览选取在70年代后期出现的几个艺术团体和少数个体美术家的实践进行研究与呈现,分别是北京油画研究会(及《新春画展》)、无名画会、同代人画会、星星画会、星期五沙龙与四月影会。参与这些团体的艺术家和个体分别是在解放前受过训练的艺术家,在建国后、文革前受过训练的艺术家,文革前后出现的业余画家,以及文革后期和文革结束后毕业并开始实践的年轻艺术家和艺术青年。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中呈现了部分相关艺术家创作于1972年至1982年前后的作品,同时以文献勾勒出这些作品以及他们的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借此来思考在文革中后期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段中,创作者和创作如何尽可能地在严苛的政治环境下进行“内部放逐”,在艺术与政治的紧张关系中摸索、界定、摆动或调整个人的立足点。其中,将着重讨论从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现代主义经验在新中国的框架内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缠绕、和解与偏移。

展览现场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借助“细节与资料”,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将当代艺术中已被抽象的经验重新语境化,凸现历史的现场感,呈现被概括、遗漏或遮蔽的情景,包括具体的思绪、情感和氛围等因素。通过对于“逸出”公共历史叙述的,未被赋予“合法性”而被忽略、遮蔽的“异质”部分的发掘,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构相反、对立的历史,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过是为了呈现差异和复杂,从而质疑主流叙述的构造方向,以求从原有的叙述中发现隐蔽的缝隙,作为思考的新起点。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

 

  1月8日讲座安排

  【1-2:15pm】周思聪的后文革创作实践

  主要以艺术家周思聪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的艺术实践,特别是《矿工图》的创作实践为对象,讨论艺术家在文革语境中的艺术成长、觉醒和转变,其中特别触及触发艺术家艺术觉醒的多方面原因,具体揭示周思聪在艺术觉醒中所实现的艺术转变和突破。

  演讲者:曹庆晖。美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图书馆副馆长,主要致力于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策展,所策划展览曾多次获得文化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

  【2:20-3:50pm】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重构现实:四月影会,1976-1988

  在艺术史及媒体研究的领域,1980年代中国摄影的实践及历史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以「四月影会」为案例,此讲演探讨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摄影师如何从毛泽东时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出走,以人本角度建构一个根源于个人和社会的新现实。透过对这个转变过程的了解,我们亦得以对当代中国文化生产空间中所谓官方/体制与非官方/民间之间的流动,提出关键的问题。

  演讲者:陈淑霞。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史博士候选人。

  【4-5:30pm】政治的信号和艺术的动力,1972-1982

  结合各自的研究和展览实践,两位对谈者将围绕1972-1982年间艺术与政治的对话展开讨论。对谈以这十年间逐渐松动和酝酿变化的、从“前十七年”和“文革”政治框架中寻求转向的政治环境为前提,具体分析官方发出了什么样的信号去引导新的文艺价值观的形成,艺术如何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向“极左”政治告别。结合来自官方的有关文艺道路方向的论述,对谈将围绕“张志新题材”的创作、以“你办事,我放心”为主题的绘画创作等等案例展开。

  对谈嘉宾:刘鼎、苏伟

  刘鼎:现居北京,艺术家和策展人。刘鼎的创作带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思辩性。在作品创作、展览策划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的实践中,他反复探索经验与意识对于塑造我们的意识形态、语汇和社会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刘鼎曾参加过第14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第八届亚太三年展、第八届上海双年展、第三届新奥尔良双年展、第八届台北双年展、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第四届首尔媒体双年展等重要展览,并于2009年参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美术馆中展出。

  苏伟:独立策展人、写作者,他在最近几年的研究、写作和展览策划中关注当代艺术合法性的固化与断裂问题,并试图从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时期个案的重访,再次检验艺术创作的历史关联性。在他近期策划的展览“永远的抽象:消逝的整体与一种现代显现”中,勾勒了一些历史和当下的创作案例与权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话语的复杂关联,通过“幽灵”、“匿名”和“重复”的隐喻,展开关于作为一种历史叙述位置而非美学门类的“抽象”的讨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