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聚焦首届老子文化节:老子故里究竟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老子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在《道德经》中说“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真可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可能无法想象,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不争”又有着什么样的理解。
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发祥地的涡河两岸,两地直线距离不过80公里,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重新燃起一场关于老子故里归属的论争,并不断升级。老子故里到底在哪里?在“中国·涡阳首届老子文化节”举办之际,本报特别派出记者赴两地进行了一次“寻道之旅”。

-
安徽涡阳县探访

郑店:老子的诞生地
从涡阳县城向北驱车约4公里,经过一条新修的圣母路,很快就到达闸北镇郑店村。天静宫(太清宫)位于郑店村西侧,美丽的武家河东岸。从远处观看,偌大的天静宫掩映于绿树之中,殿阁林立,气势恢弘,显得十分静谧。
长期以来,郑店村流传着许多关于老子的传说,但一直也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这个现有1000多居民的小村中,并无郑姓人士。当地老人说,郑店村本名“正殿”,因时代久远谐音成现在的“郑店”。据当地专家考证,这里就是老子的诞生地,郑店村也是一个佐证。
最近几天,郑店村村民在忙着打扫自家的卫生。因为这里将举行“2007中国·涡阳首届老子文化节暨天静宫二期工程落成典礼”,国内道教界嘉宾、老子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级政府官员将云集于此,他们要给这一盛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不过,这个村庄不久就将迁移至别处。据当地政府有关人员介绍,考虑到旅游开发等需要,郑店村将被整体搬迁。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设道家文化商业一条街,与天静宫景区连成一片,成为老子文化新的旅游景点。

天静宫:二期工程正在装修
天静宫近来大门紧闭,没有接待游客和来访者。通过电话联系,前来打开大门的涡阳县文化局副局长刘斌面露疲色,他已连续多天同工作人员吃住在天静宫内,布置老子传说展览和文物展览。走进天静宫内,一眼望去,随处可见喜庆的红色。
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初称老子庙。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此庙为祖庙,隆重兴建。在唐宋时期,天静宫规模宏大,建筑辉煌。老君殿居中,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庙,北有三清殿等,占地3000亩。此后,天静宫毁于兵火,几成废墟。虽元明清以来加以修葺,但清末战乱频繁,殿宇日趋衰落。
73岁的郑店村村民陈金山回忆说,他小时候现遗迹处有老子庙,五间房屋,一个大院,小朋友经常在里面玩耍。郑店村村支部书记马平生说,村西面都是老庙,面积很大。文革时期,附近村庄建设房屋没有砖头,大家都扒老庙,把砖头往自己村里拉。由于是白捡,大多数庙宇被一扫而空。对于一些石像之类的“鬼神”,也全部砸毁,或者推到河里、沟里。
有村民说,当时老子庙前有个石牛。传说石牛一夜能吃百亩麦子。村民把牛头砸掉后,又嫌不过瘾,用炮将牛身子炸了。炸碎的石头铺满了三间房屋。当扒最后三间庙宇(东岳庙,元代建筑)时,上级来了通知保护文物,于是仅剩下的三间庙保存了下来。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老子故里确定的消息在台湾和香港引起轰动,华人成立了重建天静宫筹备委员会,决定一期投资100万美元重建太清宫。天静宫一期工程1993年开工,1995年竣工,并举行了老君殿落成典礼。正在进行的是二期工程建设,包括13组建筑,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
目前,天静宫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只等在老子文化节期间举行落成庆典。
九龙井:传说得到证实
老子故里有两大独特景观,流星园和九龙井。据《正统道藏·犹龙传》和多种典籍记载,老子诞生时,“洵水”上空出现千古奇观,“万鹤翔空,飞龙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处,因成九井”。
《七真祖师列仙传》描述甚详,言四大真人刘长生、王玉阳、谭长真和郝太古寻到太上老子降生处,“见有九井并环着一座八角亭,亭边有株李树,相传太上生于李树下;四人步入亭内,亭中间有座石碑记着降生之事。”在叙述了太上出生时“九龙吐水,沐浴其身,所浴处遂成九井”之后特别强调:“其地神异载于经史,历有考证,非无据也。”
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考古人员果然在村内寻找到九口井。
郑店行政村村支部书记马平生说,考古人员找井时,他一直陪伴着。根据村里老人回忆,很快找到8口井。当时,有些井仍在使用,有的埋没在墙下。最后一口井,询问多人,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才回忆出来,井在塘下面。天旱时,挖塘取水,井就沉在塘底了。
涡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刘书平说,1992年将塘内的水抽干,泥清理出来后,井就出来了。井边是用陶制瓦圈拼在一起,一共17层。井底清理出数十片春秋时期的红陶片。考古人员确定,该井是春秋时期的井。其他8口井,有3口现代修理过,5口宋代曾重新修筑。
史料记载,每井有一小亭,井口之上为石刻蟠龙井圈。九井之间,用曲桥相连,井浮水中。并另有一座小亭,亭内立一块大型石碑,记述老子降生之事和九龙井的来历。
如今,因资金有限,当地只在最古老的春秋瓦圈井上建以六角井亭,亭上书有“华夏第一井”字样。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井立在水塘边,水塘仍然存在。井旁边有村民居住,他们将此作为休闲场所。
九龙井环列于流星园内,为老子出生地。如今,涡阳不仅勘查出流星园旧址,还出土了“古流星园”石匾额一块。

圣母墓:老子母亲的坟地
如今,在涡阳县太清宫东边、郑店村东北角,有一座高大的土堆,就是被老百姓叫做老子娘坟的圣母墓。每到清明时节,当地百姓都前去祭奠,希望她能给家人带来福音。记者看到,该墓有两米高,墓边有几棵柏树。根据涡阳县太清宫第三期建设规划,这里将根据历史记载,建造圣母殿。
在当地民间,至今流传着圣母为何怀孕的故事。有位白员外,家有一女,叫白莲子。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白莲子正坐在后花园的李子林里赏月,只见一道流星划过,流星飞落在白莲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树上。
白莲子借着月光摘下,正欲尝之,刚放到嘴边的李子“咕噜”一声滑到肚子里去了。随即白莲子怀胎八十一载。八十一年过去了,这年农历二月十五,腹内婴儿撞断母亲的3根左肋跳将出来,这婴儿便是老子。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有81岁。
老子出生后,见母亲伤势很重,第一件事就是炼丹救母,并在河滩里采来苔干做药引子为母和药治病,母亲的病慢慢好起来。一年夏天,“水母”作怪,“洵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母亲命他治水,老子便施法将那口大炼丹锅移座在“洵水”之上,顿时河水被锁在锅中,变得温顺起来,不再漫堤。为感谢母亲九九八十一难的孕育之恩,老子写《道德经》时就写了八十一章,以示纪念。

尹喜墓:见证老子弟子的虔诚
出天静宫向东行约两公里,有一处尹喜墓,俗称尹子孤堆,为涡阳县所独有。当地人说,尹喜墓以前占地1000平方米,高约9米,宛如小丘。传说尹喜为报答老子教诲之恩,嘱其后人将其遗骸移葬于尊师故里。
涡阳县原文化局局长刘光蓉介绍说,解放初期,有个地方干部叫曹林,不懂文物政策,不请示就带领群众扒尹喜墓,想使用墓砖头。此事被上级知道后,立即将其行为叫停。此事件影响很大,称为典故,曾经入选新华词典,“曹林扒墓”成为词条。
1992年,涡阳县文管所对墓进行了清理。墓为砖石结构,有大型汉代方砖铺地,并存有巨石墓门两扇,每扇高170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上有兽头铺首浮雕。由于早期多次被盗,墓志铭及墓中物品大多流失。
村民介绍说,以前该墓面积很大,墓门上有小孔。从小孔内观看,内有石桌、石凳和石台阶,像一个四合院。如今,由于耕地原因,孤堆已经不见,现场只略微比其他地方高出一点。此地已经被用来种植庄稼,在地里还能寻到一些破碎的汉砖,上面有菱形花纹。
-河南鹿邑县探访

鹿邑:老子遗迹成4A
景区
出涡阳县城行驶60公里,经亳州市向西20余公里,就是河南省鹿邑县。鹿邑县老子故里旅游景区管理处张伟主任介绍说,该县老子故里旅游景区包括县城的明道宫和县城东约5公里的太清宫两个景区。
当地人说,鹿邑县太清宫镇太清宫为老子诞生之地,县城东北角的明道宫为老子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地方。这两个景区从2004年开始建造,今年捆绑在一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据张伟介绍,2004年鹿邑县成立老子文化开发办公室,专门研究如何发展老子文化事业。鹿邑县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兴建景区。具体做法是,开发商可以在政策允许下在县城内进行房地产开发,但前提是投入资金建设老子景区。今年,鹿邑县特地成立老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属于正科级事业单位。
对于老子文化旅游开发,鹿邑县的下一步打算是,筹建一座500亩土地建设老子文化博览园,包括老子图书馆、纪念馆、道教名胜灯。

太清宫:现存明清时期遗址
记者在鹿邑太清宫看到,该遗址现存有明、清或民国时期修建的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等,其余建筑均为2004年后重建。
对于太清宫的历史,鹿邑的说法与涡阳的介绍大体相同。鹿邑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当时汉桓帝刘志尊老子李耳为道家鼻祖,在其诞生地建“老子庙”以进行祭祀。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李姓始祖,并以“老子庙”为家庙,亲赴鹿邑祭拜。唐玄宗李隆基两度拜谒“老子庙”,更其名为“太清宫”,他还将祭祀老子母亲的“李夫人祠”更名为“洞霄宫”。
北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对老子尊崇有加,他在大中祥符七年亲赴太清宫,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大太清宫、洞霄宫、明道宫的面积,至此,太清宫的建筑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至今仍立在洞霄宫前的《先天太后赞》碑,是真宗皇帝亲笔所书。此碑高8米、宽2米,重50多吨,为现今中国国内道教同类碑刻之最。
太清宫于唐末毁于兵火,几成废墟。宋、金、元时都重修。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下令拆太清宫之材,运亳州盖宫殿。明万历七年(1579年),再次修缮太清宫。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道圣等人募资重修,七年始成。
近代太清宫又毁于战乱,现仅存前宫太极殿、后宫三圣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两通、金碑一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

明道宫:传为老子传道之地
明道宫景区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与太清宫东西相望。该景区以紫气大道为界,分为两部分,紫气大道南为弘道苑,北为明道宫。
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了唐代,随着皇室对老子尊崇有加,即以老君台为中心,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又多次毁于兵火战乱中。
2005年,鹿邑县委、县政府依据唐、宋时的规模恢复重建明道宫。明道宫景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主要景点有迎禧殿、众妙之门牌坊、弘道苑、玄元殿、文昌阁、老君台、腾云阁、弘道苑等建筑。其中,老君台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台:传说中的老子升仙处
鹿邑县明道宫内的老君台,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记者看到,在老君台上还放置着4发炮弹。上面记载,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侵华日军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共打13发炮弹,无一发爆炸。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击。这些炮弹是当年日军炮击老君台的哑弹。
老君台下,有和平碑。该碑立于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华日军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当年日军向老君台打13发炮弹均没有爆炸。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祝愿全人类和平,特立此碑。(徐智慧、郑红艳、刘高威、胡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