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珍贵元青花梅瓶将亮相保利香港秋拍“中国古董”专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天宇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10月4日上午,保利香港2016秋拍“中国古董珍玩专场”即将举槌,其中,一件高38.1厘米的元青花垂肩开光如意&

  10月4日上午,保利香港2016秋拍“中国古董珍玩专场”即将举槌,其中,一件高38.1厘米的元青花垂肩开光如意“孔雀穿牡丹”图梅瓶备受外界关注。

  元 青花垂肩开光如意“孔雀穿牡丹”图梅瓶,H 38.1 cm.

  估价:HK$ 3,800,000 - 5,800,000

  来源:1.日本私人藏家旧藏;2.藏家购自日本出光美术馆;3.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09日,编号1550

  元青花瓷器最初烧造多应波斯地区(西亚伊利汗国)王公贵族之需,造型、纹饰、功用皆依自彼地之风俗而定,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往往以器形巨硕雄健著称。梅瓶以青花作饰,元朝已有之,其形挺拔而雅丽,深得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所爱,可参见中国瓷器大家约翰 · 亚历山大 · 波普博士(Dr John Alexander Pope,1929-1982)于1956年出版的《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1956年,图版25;以及敏求精舍于香港1980年举办的《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编号71,为元青花代表之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青花云龙纹梅瓶

  在宋元明三朝,梅瓶为实用器皿,多为盛酒之用。本品俊秀挺拔,胎质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造型及纹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青花龙纹梅瓶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梅瓶腹部主体纹饰为云龙纹,而本品则是孔雀牡丹纹,其他构图方式极为相似。

  本品盘口,细颈外撇,丰肩,弧腹,近足处外撇,其肩部装饰如意云头开光,共分四组,对称纹饰一致,分别为缠枝菊花纹和缠枝牡丹纹。此种如意云头纹饰与元代服装上的织绣花纹非常相似,当作借鉴之用。此类如意云头装饰,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青花龙纹梅瓶。

  梅瓶肩部如意云头之间的布局可见两种,一种如意云头开光之间留白无纹饰,本件拍品即是如此,除本件拍品外,香港苏富比2004年春拍,编号285元青花垂肩如意开光式穿花飞凤牡丹纹梅瓶也是如此;另外一种则是在如意云头之间绘火焰形卷草纹,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青花云龙纹梅瓶和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编号1894元青花垂肩开光如意“穿花飞凤”通景缠枝牡丹图梅瓶为代表。

  如意云头开光之下绘一周圆形锦地纹,在传世及出土元青花梅瓶中,为了区分肩部及腹部主体纹饰,往往会用一条线、菱形锦地、卷草纹等纹饰,同样也有如本品一样用圆球形锦地区隔,可作参考者参见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编号4455,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不同的是后者将一周圆形锦地绘于腹部与腿部区隔位置。

  梅瓶腹部绘孔雀穿牡丹花图案,一面绘雌孔雀回首收翅,恰好落地的瞬间,另一面则是雄孔雀俯首翔飞,与雌孔雀相呼应。此画片与土耳其托比卡普皇宫收藏的元青花花鸟草虫纹八棱葫芦瓶的上部当中一面构图、画法完全相同,尤其孔雀神态之相似如出同一人之笔。所绘孔雀翎羽清晰,神韵尤佳,周围缠枝枝牡丹翩翩展姿,妍态尽见,但见牡丹花开正浓,妍美饱满,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轻盈,布局疏朗清新,笔意酣畅洒脱。清雅可人,其牡丹枝蔓均以细笔绘就,灵空舒畅,尽显纤巧之柔美,犹见风姿之典雅。此处纹饰布局与安徽繁昌县新港街道元代窖藏出土元青花孔雀纹兽耳罐的主题纹饰一致,笔法疏朗清秀,如出一人之手,参见《元瓷之珍》,安徽博物馆编,页62。

  本拍品腹部“孔雀穿牡丹”展开图

  孔雀产于热带,在我国仅见于云南,不仅可供观赏,其羽毛亦为极美的装饰品。汉司马相如有《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汉刘向亦在《说苑 · 杂言》中云:“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1254年(蒙哥四年),忽必烈自大理北返,留大将兀良合台戍守云南,并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与大理原来的统治者段氏共同治理云南地区。元代对云南的统治领域较之后历朝都更为广阔,而南方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原地区,文化的交融带给艺术品以无限的生命力。大量的文献数据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就以“鸟”为图腾,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据推断,孔雀开屏的华美足令彼时的人们惊艳与震撼,故尊其为“神鸟”亦属情理之中。《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亦云:“鸾鸟,凤皇属也”。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 · 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江西高安县博物院藏

  元 青花缠枝牡丹梅瓶

  “凤凰”的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故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可谓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凤凰形象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民间则常把以凤凰、牡丹为主题的纹样,称之谓“凤穿牡丹”、“凤喜牡丹”及“牡丹引凤”等,视为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用于装饰器皿之上,此纹样在元青花上多有表现,为传统题材之一。在元青花瓷器中所表现的凤凰纹饰与明清时期的凤凰纹饰不同,此时着重强调凤凰的雄雌形象,在区分时,尾巴羽毛张开,有花尾的则是凤,无花尾的则是凰。而在本品中,一面绘雌孔雀回首收翅,另一面则是雄孔雀俯首翔飞,展翅露出漂亮的花尾,与雌孔雀相呼应,暗合凤求凰之意。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元 青花龙凤纹双系扁瓶

  日本松岗美术馆藏

  元 青花孔雀牡丹四系扁瓶

  本品与众多元青花梅瓶不同之处,则是在梅瓶的腰部绘画一周覆莲瓣纹,其内绘缠枝纹。此一周所在位置让人联想到元代女子所著围裙,装饰味道极强。底部一周蕉叶纹,这是元青花瓷器中的标准图案。

  同时,本梅瓶独到之处为工匠先勾线然后填入颜料,即是绘画牡丹之前先以针状工具先阴刻出花叶轮廓,突出叶脉,然后涂绘晕染而成,青料聚积于勾线之内浓重深沉,因此,烧成之后取得强烈的三维效果,姿态各异,仰覆相映,饱满艳丽,属于元代典型纹饰。这种作法并非一般元青花所见工匠直接以颜料平涂图案,可见本品的处理更为细腻精致。另一件画功亦为较为精妙的梅瓶可参考伦敦苏富比,2004年4月25日,编号285;以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之藏品,载于Oriental Ceramics, The World's Great Collections,卷10,东京,1980年,图版43。

  本拍品另一个独特的地方为腹部纹饰的主题,一般元青花例子上常见的有缠枝莲纹、缠枝牡丹纹、山水人物或龙纹,但一对孔雀起舞于牡丹之间,如此纹饰却甚为少见于梅瓶上,只能于其他器形上见其踪影,譬如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元青花大罐,收录于叶佩兰,《元代瓷器》,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图版76;伦敦苏富比,2001年6月20日,编号45;以及伦敦苏富比,1982年5月18日。

  大英博物馆藏

  元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参考:北京保利,2010年12月5日,编号4455

  本拍品底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