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艺术如何介入乡村?群展“山水社会”提出几个可能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彭菲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艺术群展“山水社会”开幕式现场  9月28日晚,艺术群展“山水社

艺术群展“山水社会”开幕式现场

  9月28日晚,艺术群展“山水社会”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投资创办人、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发起,王纯杰策展。展览分为“山水社会——测绘未来”和“山水社会——民间传记”两大板块,集中呈现近百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影像、摄影、水墨、装置、文献等不同门类,部分作品提供有趣的互动体验。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

  上海证大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斌

  “山水社会”展览发起人、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晓贤

  “山水社会”策展人王纯杰

  展览名“山水社会”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山水绘画,而在当代的环境、文化、艺术语境下,它已转换为一种“天人合一”的东方人文精神。此次展览是对原“山水社会”展的补充:2015年5月,“山水社会——测试未来”是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的平行展项目,该展呈现了12位艺术家和1个艺术团体的作品。经巡展至重庆美术馆、西安当代美术馆后,“山水社会”展回到其发起方所在地上海,在“测绘未来”的基础上,加入新板块“民间传记”,以探讨“艺术介入乡村”的议题。

  在去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戴志康已阐述举办“山水社会”群展的理由。他说:“从西方文艺复兴,到当下信息科技,每一次技术革新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繁荣的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人性逐渐泯灭的过程,这是全球一体化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问题家园,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当我看到中国古代山水画,我常想,是否当下的我们也可以还原桃源般的山水社会?”

阳江组(郑国谷、陈载言、孙庆麟),《山水会议、喝茶闻香》,综合材料装置,尺寸可变,2016

展览现场

阳江组(郑国谷、陈载言、孙庆麟)《山水会议、喝茶闻香》(局部)

马岩松,无题,LED 灯带,不锈钢,5.4x2.3x2.3(m) 展览现场

王南溟,《拓印干旱》系列,纸本,138X69cm , 2009

杨泳梁 蜃市山水叁-册页 01

倪卫华,浙江於潜天目路(2009年5月30日 16:00-16:20)2009

  在此基调下,“山水社会——测试未来”分为三个部分:“桃源历史之境”、“蜕变现实之境”及“山水社会未来之境”,不仅呈现谢时臣、何海霞描绘山水“古时之境”,也展示杨泳梁、王南溟和袁顺等人借助山水意象提出当代问题。除此之外,马岩松、陈伯冲则以建筑的方式提出带有山水文人情怀的解决之道。此次展览中,上述作品呈现在美术馆的二层空间里。

  相对的,此次新曾的“民间传记”板块则分布于美术馆的一层空间。该板块是策展团队对于“山水社会”的新研究。在下午的现场导览中,策展团队告诉雅昌艺术网,“民间传记”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反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在逐渐的消失,那山、那水、那人都在随着乡村解体而面临着失去家园的精神危机。”因此,该板块选择了诸多身体力行进行乡村实践的艺术家。

渠岩的《许村计划》展览现场

  步入展厅便能望到渠岩的《许村计划》,这是艺术家对许村长达十年的艺术实践。艺术家认为,《许村计划》并非是对于乡村艺术事件的记录,而是“探讨中国乡村在社会巨变中所承受的震荡和出路”。在展厅中央,艺术家建造了一个未封顶红砖祠堂,其中摆放了木桌和模型式的装置,充满着某种”仪式感”。祠堂四周的墙面上,则贴着祠堂的设计图纸和其它相关文献。在过去十年里,渠岩提出用“艺术推动村落复兴与乡村修复”的理论和实践,他建立了艺术家与当地政府、基层乡村干部以及村民之间复杂和积极的互动关系。

靳勒 “绿心---国际戏剧、环保、教育论坛及环保戏剧艺术活动” 2012年6月在石节子村举行

  如果说许村是一场由外入内的乡村建设,那么石节子村则是一场由村民自发的艺术改造计划。艺术家靳勒是土生土长的石节子人,他于2008年被村民选为村长,并把整个村庄作为一个美术馆。通过每年做一些艺术活动,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戏剧表演家等根据石节子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村民和艺术家一起改造村庄。他说:“让城市了解村庄,让村民了解世界。让更多的人来进入村庄,关注艺术,艺术让村庄更美好。”

陈启基的作品《中国家庭》展览现场

高蕾装置《流年》展览现场

杨千作品《溪山清远No.2 》《山水与橄榄枝》等 展览现场

邹操 《看见思考的光 》展览现场

邹操 《游于心》展览现场

  不同于渠岩和靳勒的宏观角度,王林、陈启基、高蕾等通过教学互动的工作营形式,从“记忆”出发,让学生选择性的收集家庭老照片,叙述家庭故事。高蕾将旧照片制作成折纸的式样,并且将其放置在透明的圆球中;陈启基的作品《天地间》、《中国家庭》以竖状电影胶卷的方式呈现在一座徽派的建筑里;李一凡的《乡村档案》用影像的方式,原始地记录着一个中国西部乡村样本;张小涛的《迷雾》则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动物在田园风光的江边建十里钢城的神话奇迹;邹操的《游于心》、《看见思考的光》、《非有非无》等作品则借助当代科技手段,观众可在规定的区域内与作品互动,在黑色的墙面上反馈出心脏韵动的轨迹。

展览现场 右为冰逸水墨作品

  除照片、装置和影像外,冰逸、蓝正辉、秦风、张明明等艺术家以不同风格的水墨作品回应“山水”景观社会。而谭盾、李博等用声音的方式,表达古典与现代的“山水”情怀。

“民间传记”设立建筑单元“重构乌托邦”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传记”展览还设立了建筑单元“重构乌托邦”。参展艺术家或提出新的建筑建构方式,或对社区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畅想,甚至通过绘画和模型来模拟心中的“乌托邦城市”。

  纵观整个展览,不难看出它传达着中国传统文明的价值体系,即传承血脉,建立社会文明的人文精神。自2012年起,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不断进行“山水”研究、经过“生态艺论”、“意象”、马拉喀什双年展的“吾乡吾土”和柏林“高山流水”后,“山水社会”能在全球多地展出,体现着美术馆对中国生态现状关注的思考。

   据悉,展览持续至12月4日。

   (本文部分图片由喜玛拉雅美术馆提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