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苏州丝博新馆5.18开馆:五位当代艺术家创造新“丝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6年5月18日,适逢“国际博物馆日”,历时30个月的整治提升建设,苏州丝绸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作为新馆开馆展,“丝境——与当代艺术共舞展览”,由丝绸博物馆与上海御凤艺术共同举办,邀请了谷文达、张恩利、 计文于、梁绍基、汪一舟五位当代艺术家,以“丝”为载体,通过立体空间的表达,铸造另一类“丝”艺术品,充实丝绸文化的内涵,并借此引起商业空间,艺术机构,文化传媒以及丝绸企业的兴趣和重视。

开幕现场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丁怀进表示,博物馆经过整治提升后,成为一个更具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建筑面积增至75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达4000平方米。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今后将有目的、有重点地征集丝绸文物珍品,为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提供更有价值的文物资源。同时将继续在丝绸文物研究、保护,非遗传承等方面,加强科研,培养人才,力争成为中国丝绸文物保护的重要基地。

参加艺术家、策展人与丝织工作者合影

  “丝境“策展人LINDA女士表示,苏州丝绸博物馆曾是明清显赫一时的苏州织造府的所在地,更是展陈和记录了近代丝绸工业的发展史。以往的织造技艺,图案花样,成为本次展览的灵感源。此次开馆展,我们用更为艺术的手法,请艺术家独身定制,或抽象,或诙谐,或叙事,或浪漫,或夸张,用不同的表情来呈现丝绸艺术的多面性,以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此为展览主题“丝境”的由来。

  LINDA还告诉雅昌艺术网:“有别于以往丝绸展览的平面化表达,本次展览更多的是立体空间的表达,丝绸成为非常好的媒介。”LINDA介绍道,“梁绍基的“蚕潺潺”用影像和立体装置的手法,叙述了蚕微观世界的一年四季;谷文达的“二十四节气”用蚕茧屋和缂丝现场表演的手法,强调了当下织造工艺的重要性和传承性;张恩利用夸张的手法和油画技法,给传统中的“花样”赋予了当代性;计文于和朱卫兵的“圣山不远”用布雕的手法,诙谐地把丝绸和我们当下生活联系起来,引人深思;汪一舟是一位有“禅型”的艺术家,遵循“少既多”的原则,在本次展览中他试图用柔软的丝绸浪漫地表现厚重的高山,用至柔表现至刚。

张恩利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举办了主题为“丝绸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市场”的新馆开幕论坛,邀请了艺术市场研究专家季涛、艺术家梁绍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世超和辽宁博物馆研究员朴文英四位嘉宾参与讨论,就如何在当代审美的范畴下,丝绸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提升文化属性,与市场走得更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论坛现场

  李世超在发言中强调,丝绸如瓷器、玉器一样,在高端领域不缺乏原料,同时苏州也不缺乏大师,苏作丝绸巧夺天工,美轮美奂。但从艺术收藏角度看,藏家对“龙袍”之类的旧衣裳不感兴趣,不易保存也是传统丝绸工艺品的致命弱点。在当下,提升丝绸的保存技术和文化附加值尤为重要,以目前的技术来看,丝绸制品保持200年—300年不成问题。李世超还强调:“并非手工制品就一定代表价值高,精雕细琢的才好,粗制滥造的肯定不好。”

李世超发言

  季涛认为,康乾时期用不惜工本的方式来做一件作品在当代并无指导意义,那么未来丝绸制品想进入高端市场,必须进一步提升其艺术性,产生更多的文化附加值,例如与艺术家进行限量的合作,产生品牌迁移的效应,同时推出苏州大市的个人品牌。季涛说:“如何创造100年之后的‘新文物”?我想,并非一味复制传统,而是传承工匠精神。“

季涛发言

  艺术家梁绍基则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探讨,”宁静致远“是丝绸艺术的审美,春蚕吐丝是审美的法则,丝是中国魂,宁静致远最易打动人。正如尼采所言,’用艺术的眼光看科学,用生命的眼光看艺术。”艺术家和工艺家都要敢于创新,有信念就一定有办法。

梁绍基发言

朴文英发言

  作品欣赏:

  《花边》张恩利 绘画|布上油画 2015 150×100cm

  素材来源于民间的传统图样,针织现成品,用细小的油画笔把图样勾出,其中部分破解和断开的线头被刻意描画。这一部分破损的部分称为一幅画面的中心,这些破损也让完整的图形产生陈旧感。

花边1

花边2

  《高山》 汪一舟 绢纸 2015

  由于深受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影响,汪一舟此件作品以传统绢纸为表现媒介,将至转化为三维形态,采用观念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使物质性的纸得以自然展开和主观转化,具体以钢筋为山之结构,以绢纸外裱或包裹为其表征,在此件作品中,他对线的多变性和任性进行了主观发挥,以绵延的线编织出立体的山景,以褶皱的山形暗示了水的存在,在这样的视觉秩序中,观者面对这一奇异景观带着个人的想象犹如融入神游之境——或是意念的山水,或是漂浮的云朵,或是游动的水母……

高山

高山  局部

  《天象·缂丝》 谷文达  蚕茧屋与缂丝表演  2015

  此次在“丝境——与当代艺术共舞”中展出的,是谷文达【天象·农历年的故事】简词农历年水墨长卷缂丝的一部分,也是缂丝的装置&行为艺术,此项目将进行两至三年的艰苦创制,最终形成十二米余长的二十四节气缂丝长卷。用缂丝长卷来表现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合。缂丝为织中之圣,历史上有传世之作,均为艺术珍宝。

       展览现场,用一百二十公斤,六百余条蚕茧串在一起的蚕茧屋和缂丝现场表演的手法,欲营造出传统又现代多空间,让来自御风艺术的缂丝织娘艺人在其中有穿越空间的感觉。

     【天象·缂丝】讲述着农历年的故事:博大精深…巡回沉浮…一个穷尽过去与未来的故事。大自然唯生息轮回,应验而无法究其尽…“春蚕吐丝”&“作茧自缚”…她们如此由衷的奉献,就是她们唯一理想的归宿。

  《蚕潺潺》梁绍基 丝线、影像综合装置 2015

  当代艺术家用摄像机追踪春蚕吐丝的全过程时,惊讶地发现蚕的四季之分。吐丝之处,千万条蚕虫上簇。当丝层渐渐变厚时,本身的纹理也慢慢显现。在不同的温湿条件下,所吐的丝圈造型,疏密程度也不尽相同,水纹便不断变奏着。最后蚕吐丝殆尽,蚕茧和残蛹掩埋在丝之下,到碟化时分,如冬花怒放。

  《圣山不远》 计文于 朱卫兵 装置 2015

  在上面方框群山重重,其中最高最小的是雪山,也就是圣山,他在蓝天衬托下特别亮,特别艳,特别独特。从画面群众引出一把梯子——一个很长很长的软梯,在环境中它弯曲、起伏、高低错落,象征着千沟万壑,上面还有若干的人在软梯上向着圣山的方向爬着、爬着……软梯连接下面地上放着的方框,上面有低矮的郁郁葱葱的山丘,引向现实世俗的生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