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两会:王书平--关于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和城镇美丽社区建设工作的提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美术报  作者:程立雪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协主席王书平在提案中关注社会主义新农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协主席王书平在提案中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同时又是一名美术工作者,一方面要利用手中的画笔,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另一方面要真实的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歌颂、赞美伟大祖国。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要履行好全国政协委员职责,又要及时的关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变化。

  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王书平谈道,新农村不仅要自然环境美,而且人更要美。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全方位的,这要求我们在加强乡村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基层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

  农民群众,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同时又是乡村建设的主人,王书平一直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至今已“扎根”于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11年了,这11年来,王书平与当地的居民成为了好朋友,并且义务的为当地农民朋友讲授美术知识,为他们的绘画创作进行美术辅导。王书平说:“农民群众身处最真实的农村,最清楚自己的需求,也最有资格发言,对美丽乡村如何建设应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这次《关于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和城镇美丽社区建设工作》的提案,也是反复带给农民学员看,征求他们的修改建议。一方面我是他们的美术老师,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我的老师,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委员的作用。”

  另外,王书平还关注了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的区域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加强三地文化的培养规划,推进三地文艺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引进交流,共同建设美术创作、艺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

  王书平:关于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和城镇美丽社区建设工作的提案

  随着中央进一步明确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和任务,各地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一方面要充分体现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注入人文内涵,展现乡村独特魅力,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近年来,作为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在不少城镇,“美丽社区”建设工作正受到很多政府部门的重视。搞好美丽社区建设,是城镇社区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会让相关居民群众直接受益,也会直接推动现代化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居民精神生活水平。眼下,在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基层社会变迁加快,城乡社区建设和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美丽社区”建设正是由此而推进的一种积极探索。

  在全国一些城镇(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当中,“美丽社区”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1、社区共治基础得以夯实。社区内的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物业实体和驻社区单位充分发挥主体和配合作用,为“美丽社区”的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社区居委会实现网络化管理,推动社区工作重心向着扩大民主、深化服务转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明显增强,搭建起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互补的社区平台。围绕“美丽社区”建设,多方协同配合,初步实现了社区共治。2、专业队伍素质快速提升。在“美丽社区”建设中,一些地方采取日常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分阶段、分层次的专业素质教育,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正在把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抓好,不少地方社工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3、人文宜居环境初见端倪。一些地方开展了城市“四清一绿”(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行动,把环境整治作为“美丽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大提升改造和清整力度,着力建设社区的人文宜居环境,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美丽社区”建设从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入手,注重基本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从硬、软件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让社区服务设施达标率快速攀升,另一方面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到目前,“美丽社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很多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全面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可是,在全国众多城镇中,美丽社区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不少地方,此项工作甚至还没有开展起来。为进一步推动此项造福百姓和有益于城镇本身发展的工作,特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人,他们身处最真实的农村,要充分行使话语权,只有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充分参与来评判。准确定位美丽乡村内涵思想或理念,更加注重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第二,突出文化建设,着力提升美丽乡村生活方式的文明化程度,加快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参与积极性和文化发展水平。优化农村教育开发环境,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和教育培训需求,丰富农村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多种形式。

  第三,围绕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工程,要坚持统筹在先,一体设计,目标一致,步调统一。围绕一个城市发展的工作大局,明确“美丽社区”建设的新高度,党政“一把手”负全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任务共担、绩效问责,形成竞相发展、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第四,突出问题导向,致力创新。面对创建中诸如行政化倾向干扰、专业骨干力量薄弱、管理服务模式不完善等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和难点,要抓好核心与关键性问题的突破。一是发挥政治组织优势,挖掘社区建设新资源,实现社区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区域网络化组建。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增强建设美丽社区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实施物业管理改革,推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准物业管理、自治管理等三类社区物业管理模式,建立社区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消除社区物业管理盲点,实现社区体制改革的历史性突破。三是抓住契机运用载体,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切实解决就业、救助等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调动积极因素,实现社区均衡发展。

  第五,坚持多元参与,互动共治。多元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和纽带,必将成为“美丽社区”建设的源动力。要从政府搭建平台、居委会完善机制、社会组织协同促进和社区工作队伍骨干支撑等四个方面发展多元参与、多元创新的良好态势。首先,从优化社区硬件环境、满足居民需求入手,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提升的要求,实施社区办公服务设施达标工程,开发信息系统,向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其次,拓展居民自治的内容和形式,开展社区事务听证、民事协商等议事活动,做到重大事项由居民共同讨论决策、日常事务让居民参与处理。其三,推进职业化建设,率先建立地方职业资格标准,规范生活待遇定岗分级标准,形成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员梯次衔接的社区工作人才体系。提升专业化水平,规范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专业素质能力。

  第六,实施长效管理,居民裁决。只有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美丽社区”建设才能保持长久的高水平。从实际情况看,每一个美丽社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应特别重视体现各项工作优劣的综合指标——居民满意率的评估并进行实质性的考核,建立群众满意度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对已经获得称号社区的检查,废除“美丽社区”荣誉评定方面的终身制。

  第七,美丽社区建设重在提升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应以公共服务为指导,以共享为目标,实行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着力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

  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京津冀三地区位优势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京津冀处在东北亚核心区域和环渤海城市群的核心地区,在人力技术和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互补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是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在地域上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且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我国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地区之一。北京是众多央企以及超大型企业集团的聚集之地,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与科技服务居全国前列。天津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同样具备巨大优势,绿色能源全国领先。河北的资源优势和现代医药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新能源产业居全国前列。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实现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方面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大力推进区域文化发展与合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1. 以京津冀规划为导向和引领,深入推进三地在产业、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对接,完善各自优势产业链,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战略突破。

  ►2. 共建低碳绿色生态宜居家园,建立和完善区域生态建设支持基金、水资源配备基金和经济发展补偿基金,组建京津冀区域发展委员会,定期沟通并落实区域发展的重要议题和事宜。完善人才流动的人口管理制度,建立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作、资源共享和制度规划对接,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3. 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解决交通一体化,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重新规划,搭建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推进三地商业一体化的规划与政策,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发挥三地优势商业品牌作用,发展连锁商业并形成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区农业”。

  ►4. 发挥三地旅游资源丰富,把京津冀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加强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打造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

  ►5. 千百年来形成的燕赵文化是京津冀三地文化的母体,进而又逐渐形成独特的北京、天津和河北文化,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文化繁荣,提升了中国整体的文化实力。建立三地文化创意产业联席会议制度,系统研究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整体策略,共同出台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明确各自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及特色,搭建共建共享的产业促进平台。实现三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三地文化的培养规划,积极推进三地文艺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引进交流,共同建设美术创作、艺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






 
关键词: 王书平 两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