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建筑中国1000 方振宁的21世纪中国当代建筑案例总结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爽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开幕仪式,左起:西安美术馆馆长白茜、著名建筑师王昀、建筑评论家策展人方振宁  (雅昌艺术网讯)《建

 

开幕仪式,左起:西安美术馆馆长白茜、著名建筑师王昀、建筑评论家策展人方振宁

  (雅昌艺术网讯)《建筑中国1000》2016年1月16日在西安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由西安美术馆主办、FANGmedia承办以及展览空间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为学术支持单位。策展人为建筑评论家、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方振宁。

  此场展是中国当代建筑的总结,也是对建筑明天的思考

  《建筑中国1000》展是2015年正式参加北京设计周的官方项目,这次来到西安美术馆展出是北京展的继续。这个展览的规模保持和北京展的一致性,只是由于场地问题没有将模型全部展出,但它保持了原展览的基本格局,依旧展出了1000个建筑项目。

  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展,是选择了一千个代表中国过去十六年间的建筑设计、装置以及重要的画册的建筑展, 它是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建筑的梳理,尽管如此,它也只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缩影。

  这个展览的特别之处,是以时间为序,以编年史的方法,将一千个项目呈现给观众和读者。从而我们可以客观的看到一步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简史。展览同期发行一本囊括所有参展项目的画册,可称21 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建筑的全记录。

本次展览策展人方振宁(曾任第1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在中国建筑界处于“转向”点上做这个展览,我觉得十分有必要

  策展人方振宁接受雅昌记者采访时说到:“这次到西安展览的契机是由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教授刘克成的引荐,我个人也觉得很需要到西安展览,西安当代建筑的展览非常少,刘教授的作品也在这个展览中。由于场地等各方面限制,这场展览展现建筑模型不多,主要以图片资料为主。”谈到《建筑中国1000》的初衷,由于方振宁主要在国外做展,2000年回到中国的时候,发现中国建筑界“处于一个转向时期,房产也转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中,建筑设计变得和文化、非遗等关系很大,在这个点上梳理做出这个展览,我认为很有必要。当然,展出后影响很大,大家认为这是史无前例的建筑事件。我十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当代建筑走向,在现场拍了很多照片,掌握了大量数据。选择这一千个案例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地理跨越大,南北东西,甚至国外建筑师在国内的作品;二是,基本选择的建筑案例都和文化艺术有关。但不管什么项目,都只选一张图片。三是这场展览是选择从2000至今的建筑案例,建成或者没建成的案例都有选择,是为了文献价值。基本上,这15年间百分之九十五的优秀建筑都有涵盖在这场展览中。”

著名建筑师王昀(身旁是其杭州建筑作品模型,此图为方振宁老师拍摄):中国当代建筑正处于过度时段,所以有其多样性特点

  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建筑设计和建造规模都以惊人的速度呈现给世界,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状态是以中国崛起为背景的,换句话说,它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纵观二十世纪现代建筑的历史,我们发现建筑的繁荣和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这点,此次参展艺术家、北京建筑大学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昀认为:“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建筑数量,现在正往质量上加强。中国的建筑解决中国城市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同时,产生了相对独特的类型。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每个建筑师的思考不同,中国当代建筑的特点是多样性,城市化的进程也导致快速性。时代的发展也是多样的,同时折射在建筑界。处于一个混合时期,不像欧美已经形成风格,我们正是向稳定风格的转型中,这是个多元并且必要的阶段。多样的建筑形态混杂在一个城市或一个空间中,是达成未来共识的一个过渡时期。我们不能批判它的混乱,而是冷静看待从而发现其规律和未来。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同时,这次展览在西安这个古城进行,正是传统与当代结合这件事最好的地理诠释。策展人方振宁老师通过十几年努力收集的资料梳理做的展览,一方面有强烈的不同地域的特色,另一方面是是整体体现了当下这一代建筑师关于建筑的思考。”

  同时,作为著名建筑师,王昀认为建筑是一种艺术,其艺术性应该是建筑师的追求,“一个房子能干什么不是那么重要,而是一个房子建成后能唤起使用者关于功能性的思考。怎样做一个好房子,远远超过功能性的考量。”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