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学的官本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北京语言大学45周年校庆期间举行的“社会文化建设与当代大学的责任”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批评说,现在一些大学功利主义抬头。他还认为,大学的官本位倾向也在影响着学术的发展,大学作为时代和社会灯塔的作用也就会逐步失去色彩(9月9日《新京报》)。 
  教育主管部门批评大学存在功利主义和官本位思想,说明主管部门并不是甩手掌柜,并不是不知道大学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即便像我们这样不是身在其中的局外人,也从种种现象中看到大学的官本位、功利主义严重到了何种地步。且不说大家心知肚明提级任用人员调配等,充满了官本位思想,职称考评、课题申报、经费划拨惯穿着功利主义。将这些现象最终演变成事件的,当数人大政治学院教授张鸣事件。张鸣就象一个揭盖子的人,让我们这些局外人清楚地看到了大学存在怎样的腐烂学风,使我们意识到学界的官僚化倾向、官本位倾向已经严重了何种程度。
  教育部官员这次在公共场合批评这种现象,不过是再一次坚定了我们这些局外人的看法。问题是,大学的官本位思想是哪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显然不是,难道是从大学自身生长出来的吗?这恐怕要辩证地看。我所知道的是,美国的大学就极少有官本位的色彩,即便是中国大陆的大学,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的清华,都算不得官本位色彩浓厚。也就是说,官本位思想既不是大学天生的,也不是大学所特有的,更不是大学所愿意的(可能是某些大学领导人所愿意),大学的官本位思想归根到底是从官本位的行政管理体制哪里来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学校长往往“身兼两职”,既是学校的教授,又是某种行政级别的官员,名牌学校可能是部级、副部级干部,差点的也会有个厅局级待遇,管理体系已经就决定了大学沾染、具备了官本位的色彩。但是从理论上讲,大学并不是政府的某一级行政管理部门,大学是自由开放,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大学教师也不应该成为行政系统的职员。萨维尼曾说:大学的本质在于将学术的严肃、对学术的热爱传达给愿意接纳的学生,启发与滋养他们的慧命;比起其他行业,在大学教授这一行里,个人真正的成就取决于纯粹、旺盛的伦理力量,而不是表面的天分。
  激发大学追求真理、创造活力,就要给大学一个独立自由的天空。国际上,大学发展和治理的先进经验,是“教授治校”、“专家治校”,而不是“官员治校”,是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对大学内部运行的干预,而不是小到论文发表都纳入到行政管理之内。我们很难想象,当大学成为官员掌握的某种资源时,他们凭什么不“合法”地将大学弄成圈钱的乐园,搞政绩的摇篮。当我们看到某些人办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书育人,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从国家和学生身上捞更多的钱时,岂有不走向官本位和功利主义的歧途?
  我们总在喊“软实力”,软实力实质上就是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人的创造力,大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而僵化的官本位思想、功利主义教育,只会培养出满脑子想着如何升官发财,其他皆不重要的学生。现在,我们不光要看到和痛斥大学存在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搞清楚问题的来源,从源头去治本,不然,说些动听的漂亮话,又有什么用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