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以古求新•抒写心源 张桂光书法作品展亮相首都博物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倩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11月7日,“以古求新•抒写心源——张桂光书法作

 

  11月7日,“以古求新•抒写心源——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此次书法作品展汇集了张桂光半个世纪以来创作的自撰诗、词、杂记、信札、砚铭、琴铭等历年楷书、行书、今草、章草、汉隶、秦隶、简帛文、金文、甲骨文等书法作品,分为“以古求新”“抒写心源”两大部分。其中,“以古求新”部分,展示的是体现张桂光的临摹、集字、创作作品;“抒写心源”部分主要展示的是五体具备的自书诗文等。

书法家张桂光

  张桂光是广东南海西樵人,1948年生于广州。早年师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先生习诗词、书法,后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从容庚、商承祚先生治甲骨金文之学。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著有《汉字学简论》、《古文字论集》、《书法教程》、《三笔字书写教学与训练》等专著,主编出版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商周金文辞类纂》、《岭南书论》等大型书籍。

书法家张桂光为嘉宾导览

  如果说展览“以古求新”部分呈现各体兼备的作品是张桂光对于传统的吸收,那么“抒写心源”则呈现的是他回归本心之作。张桂光作为一个学者、书法家、古文字学研究专家,对书坛所热议的书法创新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时代感的东西,不需刻意追求,就是老老实实地按颜真卿的风格写一件楷书作品,都会存有时代的影子。书法之难不是个性的强化,而是共性的采撷,越是个性突出的作品,共性往往会最多。比如在初唐的时候,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他们的书法创作成就可评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书法发展到盛唐时,颜真卿把这些初唐名家‘更进一步’的共性,全部纳入自己笔下,并上溯篆籀,而后在书法创变方面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突破,这是解析个性出于共性的最好实例,这个实例在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不乏现实意义。”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为展览题字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在观看完张桂光作品展后总结了四句话:耕古立新;立足通变;承继文化;回归心灵。他认为张桂光对传统挖掘得很深入,在他看来,广和厚形成了张桂光对传统深入挖掘的基础。作为古文字专家,张桂光不但对古文字的流变有深入研究,而且在中国传统诗词方面的造诣不俗。他在书写时把所有中国古文字的形态和本身产生的年代和历史社会背景融合起来,对文字本身、内容本身的深刻挖掘,并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审美理想进入到自己艺术风格的创新。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还认为,书家应该有抒写自己心灵的东西,任何理论和文学艺术,重要的是对当下艺术的引领。他认为张桂光将自己对时代的感恩,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民生的感知通过自己的艺术形态传达出来,对当下中国书坛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以古求新•抒写心源——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展览现场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谈到:“我和张先生是研究生时的同学,我们的交往有四十多年了。且不说他对自己本专业的古文字研究,就是在书法上面,他取得的成就也很瞩目。他的《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就是现在对所有金文拓本的最佳著述,张先生和他的团队为书画界做了很好的事情,忠实地将商周金文摹了出来,可以传世,用之不尽,为以后的人学习古人大有好处。另外我想张先生为我们书法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你要想学好书法首先要读书,要做学问。你要想成为书法家的话,诗词修养、古文修养是绕不过去的基本功。”

  在开幕式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林岫,国家博物馆研究院朱万章,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守安,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陈初生,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创会理事陈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原副所长董琨,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黄君,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叶培贵,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胡秋萍,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杨明臣、吴启震、张坤山、张铜彦、高庆春、苗培红、白景峰以及主人翁中国书协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展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荣庆担任主持人,与各专家对张桂光教授的书法作品作了深入的专题研讨。

  据悉,“以古求新•抒写心源——张桂光书法作品展”展期将持续至11月13日。

张桂光  金刚经小楷长卷(局部) 2015年

张桂光  臨禮器碑立軸 2015 年

张桂光  梅关铭大篆橫幅(局部) 2015 年

张桂光  王维诗大篆扇面 2014年

张桂光  荀子富國楷書橫幅  2015 年

张桂光  辛弃疾词行草中堂 2001年

旧作五首楚简 2015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