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父亲》归来 中国美术馆典藏作品“走向西部”及“历史的回响”登陆重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佟雯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开幕式现场

“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开幕式现场

《父亲》 罗中立 油画 215×150cm 1980年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6月19日,“20世纪中国美术之旅: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经典藏品西部巡展·重庆”在重庆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被称为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的名作《父亲》也于35年后在父亲节首次回到重庆,本次展览从国家美术藏品中精选西部主题美术精品98件,包括油画、国画、雕塑、水彩等各艺术门类。以发现西部、高原阳光、寻源拓展三个章节来呈现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家走向西部、发现西部、认识西部、表现西部的创作历程。

 

历史的回响:中国美术馆藏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重庆

“历史的回响”展览展出26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

《聂耳》 吴为山 雕塑 220×110×185cm 2009年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道:“中国美术馆收藏10多万件藏品,就是让躺在库房里的藏品,走进大众,走进生活,引领风尚。” 提及这次“走进西部“系列巡展,吴为山谈到这是一次“文化省亲”,他说,“西部是一个神奇的土地,它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历史上的辉煌,都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在一路一带的战略下,将发挥新的力量。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就有很多艺术家关注西部,以西部作为创作题材。特别因为西部独特的地理、宗教、人文环境,使这个题材具备特殊的历史意义,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把电话的作品活化,更好发挥作品的文化价值。”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开幕式上发言

“走向西部”展览现场,观众仔细欣赏《父亲》和《春风已经苏醒》两幅作品

  走向西部系列展出了全国美术家创作的西部题材的作品,以及西部美术家创作的作品,吴为山谈到,“每到一处,当地的美术家看到了,能感到一种亲切感和价值实现,也能让家乡人能看到本土艺术家的作品,看到对中国艺术的贡献。诸如这次《父亲》35年来首次回到重庆,以及当年重庆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回到家乡,实际上是一种互动,跟关注交流,也是跟作者本人的对话。”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罗中立在开幕式上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罗中立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中,中国美术发展的巨大动力来自于艺术家创作的真诚态度、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敬畏。优秀的作品显示了艺术家接近生活的文化自觉。我们铭记的,除了艺术作品的魅力,还有那段不能忘怀的厚重历史,也是一种文化自信。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弘扬,这次展出的122件作品,带给我们的是振奋、激扬和启示。”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平在开幕式上发言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燕平谈到,重庆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到20世纪50年代的黑白木刻版画,60年代的大型雕塑,80年代的伤痕派艺术,都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忽略的章节。这组作品的展览,让更多的群众走进美术馆,感受艺术的巨大魅力。

吴为山馆长、罗中立院长陪同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燕平参观展览

“走向西部”展览现场,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走向西部”展览作品中,黑白版画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重庆美术馆执行馆长庞茂琨、重庆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徐亮、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川美雕塑系主任焦兴涛、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何琳、中国美术馆公共关系部主任于歌、公共关系部杨子等嘉宾合影

  此次中国美术馆走向西部展览荟萃不同历史时期大师名家的经典佳作,第一部分“发现西部”呈现上世纪40年代西部的相关作品,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内迁,很多艺术家踏上西行之路,张大千、孙宗慰、司徒乔、常书鸿、董希文、韩乐然、潘洁滋、叶浅予等一大批艺术家,以文化的自觉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本土风格的艺术道路。

《藏女负水》吴作人  油画 61×73cm 1946年

《哈萨克牧羊女》 董希文 油画 163×128cm 1948年

上世纪40年代的黑白版画是西部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高原阳光”的作品大多来自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西部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巨变,这个时期的美术表现内容主要是反映新政权带来的社会关系变化和新生活的喜悦,以及民族团结的主题,画家在真诚而朴素地描绘这些细节时,也在作品中透露出积极明朗的诗意化的主题性创作特征,给画面内容上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初踏黄金路》李焕文 版画 54×49cm 1963年

《红岩》钱松岩 中国画 104×81.5cm 1962年

   第三部分“寻源拓进”的作品则展示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文化领域掀起的新的文化热潮,突出表现在对古今中西的文化论争上,试图从文化的深层开掘主体性的动力,推动文化的现代重构。这个时期表现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也打破了对社会现实的叙事,呈现出从观念到语言多向拓进的趋向。西部成为一种精神化的象征。而且四川美院青年创作群体以对现实关怀和对历史的反思,在油画中实现了题材和艺术形式的拓展。代表作《父亲》,其偶像性再一次唤醒生活与人民的真义。及至当代,在西部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影响下,西部美术也将从传统和生活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西部美术的新篇章。

《主人》  徐匡 阿鸽 版画 70×70cm 1978年

《青海长云》朱乃正 油画 160×140cm 1980年

《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油画 96x130 cm  1981年

《峡江图》陆俨少 179×95.6cm 1982年

《春雪》吴冠中  中国画 69x137cm  1987年

  对于这次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活动,吴为山馆长说,“中国美术馆的作品不仅属于中国美术馆,而是属于人民,应该回到社会当中去,在文化价值中发挥最大的功能,把国宝送到老百姓的中心来,而且我们不仅限于几个大城市,要让艺术均等化,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艺术家创作的成果。”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28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