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诸葛亮的投机和自作聪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们所信奉的诸葛亮神话,如同皇帝的新衣,愚弄着我们的心智。这是中国人“精神中毒”的集体症状,也是“中国式悲哀”的集中体现。

谁也不能否认,诸葛亮是有才华的。但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走的是一条投机之路。什么是投机?投机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的失算上,却丝毫不考虑天时、地利、人和。

诸葛亮的第一次投机是投靠刘备。尽管《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关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但史家对此是有争议的。有学者认为,是诸葛亮先去向刘备推销了自己,然后刘备才反过来邀请诸葛亮的。

放下上面这个有争议的故事不说,单讲诸葛亮的《隆中对》。这本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战略方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隆中对》存在致命的缺陷。但就是这么一个闭门造车弄出的玩意儿,却打动了刘备,使刘备对诸葛亮五体投地,也使后人把《隆中对》奉若致宝,甚至把它编进了教科书。可以说,诸葛亮的第一次投机成功了。

在这以后,诸葛亮又进行了多次投机,比如:远征南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等等。《三国演义》又虚构了诸葛亮的另外两项投机行为:一是承诺把荆州还给东吴但又故意拖延;二是命令关羽攻打樊城以解荆州困局,却不派兵增援关羽。无论是正史上记载的诸葛亮的投机行为,还是演义里虚构的投机之举,大多收效不佳,有的还导致了惨败结局。

特别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就像两个人下棋,诸葛亮明知自己实力不济,却偏要和对方下棋,还幻想着对方可能会出昏招,把希望寄托在对方的误算上。

但是,司马懿是一个长线投资者,他的每一次出战都是依靠天时、地利、人和,最大程度地调配资源。诸葛亮希望司马懿出昏招,可司马懿却表现得滴水不漏。所以,诸葛亮在司马懿面前的投机,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这恰恰映射了中国人自作聪明,常常不自量力地去投机的作风。比如清朝的义和团,开始是一帮练气功的人,后来不知怎么,就相信自己具有刀枪不入的特异功能了,于是决心扶清灭洋,以血肉之躯冲向枪林弹雨。结果投机失败,义和团付出了血流成河的代价。

今天,中国人的自作聪明在股市可见一斑,股民们明显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搏傻”心理,明知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却还要冒险介入,希望还有更傻的人来给自己“抬轿子”。

股民很少用“投资”二字来形容自己的行为,而是使用“炒股票”3个字,就是一种纯粹的投机行为。由于大部分股民都是投机分子,所以很少有人关注股市的机制健全问题。也难怪吴敬琏曾撰文《何处寻找大智慧》,批评人们对行情关注太多,抨击出版界只知道出关于炒股技巧的书籍。

此外,在国内股票的投机风潮中,股民并不是唯一的投机主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媒体等,均脱不了投机的嫌疑。

上市公司的投机目的是“只圈钱,不改制”;证券公司的投机目的是上市前的“虚假包装”和上市后的“行情操纵”;媒体的投机目的在于“只关注行情,不关注体制”。总之,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是全民性的。

而在过去的10多年中,舆论在向老百姓宣传证券市场的时候,过多地偏重于股市的投机套利功能,很少探讨股市的投资功能。媒体不厌其烦地回顾着第一批股民发财的故事,根本不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问题,导致整个市场陷入疯狂的投机风潮。

直到2005年,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市场的体制问题。只可惜,投资者等待这一刻的时间太久了。

(节选自《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作者: 剑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