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 葛磊收藏亮相泰康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婉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2015年3月19日,泰康空间的首个展览带领大家把目光投向19世纪的中国早期摄影,呈现由艺术家葛

  2015年3月19日,泰康空间的首个展览带领大家把目光投向19世纪的中国早期摄影,呈现由艺术家葛磊策划的项目:“在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展览持续至2015年5月19日。

  在那个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时代,摄影术作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在传入中国的初期所引发的广泛的文化影响或许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它不只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手段,更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感官经验之外的“奇观异术”被加以看待。伴随摄影术的传播普及,中国本土的首批照相馆和摄影师开始出现,自此,单纯由西方摄影者所主宰的拍摄视角开始发生变化,对异域文明的观看和认知通过摄影而成为双向的行为。而这一过程又与摄影工艺的改进和发展密切相关,那些在今天大多数人看来已非常古老的拍摄手段、印相方法同样是耐人寻味的,尤其当我们仔细审视那些极富历史质感的褪色影像时。

辉来影相,香港,1860-1870年代,手工上色名片格式蛋白照片

三兴照相,上海,1860年代,名片格式蛋白照片

武斋照相馆,天津,1880-1890年代,名片格式蛋白照片

W.G.托德照相馆,汉口,1860年代,名片格式蛋白照片

  展览“在中国:早期照相与工艺”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照相在中国:1845-1895”即以照相业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线索,通过艺术家葛磊收藏的、囊括几乎所有19世纪在华重要西方及中国摄影师的二百多件名片格式照片(Carte de Visite)与橱柜照片(Cabinet Card),展现了摄影术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根、蔓延的完整历程;展览的第二部分“从西向东看”则通过四十余件关于19世纪中国的绘画、摄影作品,提供了一个完全西方视角下,在摄影术发明初期,被西方人选择性观看到的、一个臆想的中国;展览的第三部分“早期摄影工艺”展示了19世纪从摄影术发明之初至明胶银盐工艺应用之前十余种主要摄影工艺的前世与今生,我们在此感谢六位今天仍在从事摄影工艺实践的摄影师:刘宝奎(达盖尔银版法)、张亚军(蓝晒印相工艺、范戴克印相工艺、铁银印相工艺)、孙诺(湿版火棉胶法、安布罗法、蛋白印相工艺)、芦笛(铂金印相工艺)、燕思雯(碳素印相工艺)、孙巍巍(树胶重铬酸盐印相工艺),他们参展的作品呈现了身处数字时代,摄影作为工艺的美好与坚持。

  摄影术或许是20世纪前在全球传播最为迅速的发明之一。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学院召开的联席会议上,法国科学家阿拉戈(Fransois Arago)宣布将摄影术的专利授予银版摄影术的发明者路易·达盖尔(Louis Daguerre)。仅仅一个月后,摄影术便传到美国并被改进完善,随即便投入商业。1840年3月,由亚历山大·S.沃尔科特(Alexander S.Wolcott)和约翰·约翰逊(John Johnson)合作的全球第一家照相馆率先在美国纽约开业,紧接着费城便有了第二家。摄影术的商业化使得技术突飞猛进,阻碍传播的最大障碍被很快扫除——曝光时间被极大地缩短了。在约翰·约翰逊的协助下,1841年欧洲的第一家照相馆也由理查德·贝尔德(Richard Beard)在伦敦的摄政街开设。到了19世纪40年代中期,几乎欧美所有的大城市都已出现了照相馆及流动摄影师的身影,人们争相尝试这一新生事物。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