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5位摄影师摘得2014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年度新摄影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徐婉娟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段煜婷为戴翔获得“新摄影年度大奖”致辞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11月2

段煜婷为戴翔获得“新摄影年度大奖”致辞

  (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11月24日晚,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年度新摄影”颁奖典礼在二鞋厂展区举行。此次分别由黎朗的《父亲 1927.12.03 - 2010.08.27》、张克纯的《北流活活》获得“评委会特别奖”;扬•明葛 (Yann Mingard)的《储存》、海伦•左特 (Helen Zout)的《失踪》获得“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戴翔的《清明上河图》获得“新摄影年度大奖”。

黎朗《父亲 1927.12.03-2010.08.27》之1941年9月18日的纪念照片,艺术微喷、铅笔书写,2010-2013

 黎朗《父亲 1927.12.03-2010.08.27》之身体A,艺术微喷、铅笔书写,2010-2012

  黎朗,1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在成都工作生活。在《父亲 1927.12.03 - 2010.08.27》这个由特别的数字命名的展览主题下,黎朗呈现给我们的是11件如同普通黑白照片一样的作品,能够看出这些黑白图像是一位老者的身体局部、用过多年的手环、手写的字条、或者一张老旧的青年男子照片……每一件作品的黑白图像上均笼罩了一层淡淡的薄纱——用铅笔书写的241752个数字,他们代表了30219天——1927年12月3日至2010年8月27日——这是黎朗父亲的一生。面对即将离去的父亲,黎朗放弃了作为职业摄影艺术家的所有图像逻辑思考,选择最平实的纪录方式留下这些属于他父亲的图像。然后,黎朗用了三年的时间,以重复书写的方式完成了这些非常私人的作品。他说:“以我的时间的消耗来构筑父亲生活过的时间的呈现,以满足我虚幻的臆想,从而把父亲的一生书写完整。”

张克纯《北流活活》系列之向沙漠抽水的人,2011

张克纯《北流活活》系列之坐在亭子上垂钓的人,2011

  张克纯,1980年生于中国四川, 现生活、工作于成都。在今年8月结束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中,凭借《北流活活》获得“发现奖”。《北流活活》是张克纯较为成熟的第一个摄影作品系列,北流活活的名称源自《诗经》中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是描写黄河流水的声音。受到张承志《北方的河》的启发,张克纯带着一台 Linhof 大画幅相机以及一辆可折叠自行车开始了他的寻河之旅。2009年至 2013 年间,张克纯自黄河入海口所在的山东东营市垦利县开始,向西逆流而上,以数十次的行走,经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直抵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源头。

 

扬·明葛《储存》系列,十号山峰,人称 “瑞士诺克斯地堡”, 萨能-格施塔德,瑞士

  如扬·明葛所述:这个由瑞士军队于1946年建成的军事碉堡,在1993年被改造成数据中心。它与相隔十公里外、且仍是军方财产的 “瑞士诺克斯地堡二号”之间以玻璃纤维光缆相互传送数据。这个孪生堡垒计划成形于瑞士私人银行数字资产管理公司(SIAG)与瑞士军方的一次联合会议后。地堡的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奥斯华德向客户们保证军方不会干涉公司的活动,也不会染指地堡内的数据。瑞士诺克斯地堡的客户有跨国公司,中小型企业,银行与个人,在2010年,他们开始了与某南亚国家政府的交涉,以推销他们的数据存储服务。地堡不远处的前军用机场现已改为民用,以方便客户往此运送硬盘和他们的数据。

扬•明葛《储存》系列,热带农作物改良实验室,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2010

  此张摄影作品拍摄的是低温贮藏槽。灵感来自于全世界最大的芭蕉属植物基因库,超过1100多种被登记在库。

  扬•明葛,在1989到1992年期间曾经是一个园艺师。就学并毕业于视觉艺术专业学校和瑞士沃韦摄影学校。储存是一个关于对某种具体遗产的储存的摄影项目。在西方国家,例如瑞士,自古就有通过银行或其他安保服务储存私人财物的传统。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不久前开始,这种传统习俗有了在其他领域发展的趋势。我们社会正在发生着的变革让我们从生态,安全,数据,文化等方面重新思考人类各项遗产的重要性。这个项目在2010年到2012年间完成,扬•明葛探访了12个能让后人追溯人类对自身,动物,植物,文化,技术的保护过程的象征性场所,着重记录各类建筑,景观,以及用于保存的工具与产品 - 那些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会用文字记述的对象。

海伦•左特《失踪》系列,人们用警察档案做的调查

海伦•左特《失踪》系列,幸存者重访埃尔贝苏维奥秘密酷刑中心

  海伦•左特,1957年出生于阿根廷的卡尔卡拉,拥有阿根廷和瑞士双国籍。1989年她获得了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会提供的基金赞助,以及在2002获得著名的约翰古根海姆基金会摄影奖学金。过去三十年来她的摄影作品主要围绕着社会以及心理健康等议题。此次获奖的《失踪:阿根廷1976~1983年军政府独裁时期失踪者调查》系列记录了曾经经历过阿根廷1976~1983年军政府独裁时期的幸存者以及遇难者家属。受到这个时期严重影响的有三代人,包括被捕者或失踪者的父母,生活在恐怖主义笼罩下的成年人,以及失踪者留下的子女。失踪者的父母是最早一批组织起来寻找他们子女的群体。他们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其中很多人甚至因此被杀。直到今天这个搜索还没有完全结束,即使陆续已经有数千人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

戴翔 《清明上河图•2013》局部

戴翔 《清明上河图•2013》局部

戴翔 《清明上河图•2013》局部

  戴翔,1978年生于天津 ,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2004年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戴翔 的《清明上河图•2013》从开始构思到制作完成,前后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基本上是以宋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构为蓝本,但对原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全面改编。他的创作基础仍然立足在当下,以现实为依托,置换时间与空间以及文化上的界限,将当下社会具有典型性事件进行了一些戏剧性摆拍并置入其中,以反衬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视觉的空间处理上,拍摄之始戴翔力求违背光学规律、制造多焦点合一的全景深的照片长卷,画面全景深的控制契合于我想要追求的画面内容细节的铺陈。作为一个符号载体的“我”则在画面里扮演了古今社会各阶层的诸多角色,游走于社会的旁观与当局者之间,暗示着各元素之间的矛盾与关联,不断体味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故事。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