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萨苏:保留历史的每一种可能(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萨苏写作的架势,有点惊心动魄。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他一手持笔记本,一手打字,用他的话说,这叫“练一指禅”。
活到40岁,反而越来越接近童年时的梦想——搞历史。
时间永远不够,穿梭在中日之间,一方面,他是外企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着国际项目开发管理的重任,另一方面,他是旧书摊上的发现者,在故纸堆中,寻找被遗忘、被忽略的记忆。
刚从日本淘来了一批“东北抗联”的老照片,足有127张,而此前国内相关文物只有19张,这,让萨苏没法不得意洋洋。是啊,透过发黄的画面,一段模糊的历史清晰了起来,那是一个民族苦难而悲惨的岁月,为了最后的尊严,太多普通人付出了生命,他们甚至没留下姓名。
我们有权力忘掉他们吗?我们有权力说“过去的一切,就让它过去”吗?
每条未来之路,都与曾经息息相关,都是关于历史的反思与彻悟,这就决定了,不论世风怎样沉沦,世象如何浮华,都需要有人站出来,为我们保留痕迹,为我们的民族记忆而负责、而奋斗。
总有一天,人们会想到萨苏的,会想到他的坚持。
采访在凌晨一点结束,声音中明显有了几分疲惫,但萨苏还不能睡,他还要继续写下去。
历史是少年心中的传奇
我是北京人,父亲是计算机专家,从小在科学院宿舍长大。
我很小就喜欢历史,一是长辈中就有搞历史的,二是不到10岁时,老家亲戚来串门,讲抗战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老人说,一次被日本人堵在院子里了,他们笑呵呵地说:“得,今儿就交待在这儿了。”生死关头,居然这般从容与坦然,令我震撼。
后来,他们杀出院子,正碰上三个伪军,形势万分危急,结果那三人是来投诚的,靠他们帮助,最终游击队攻占了县城。
从那时起,我对抗战史就有了浓厚的兴趣,总想搞明白,为什么条件那么艰苦,前辈们还要坚持到底。
后来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学计算机专业,因为父亲希望我能接续他的事业。那时师范生毕业包分配,想自己找工作,必须花钱“赎身”,大概是900元,现在想来,我那时还真挺不值钱的。
买回自由找工作的权利,我去了一家饭店,拉了好几个月的大门。工资100多元,当时北京四中老师工资算高的,报纸上都夸,“居然能到两百元了”,所以我心里也没什么不平衡,闲着没事,就到附近人才市场转悠,看一个老外正发招聘表,冻得直流清鼻涕,我就填了一份,原来是招飞机修理工。
那时大家嫌机场远,没人应聘。在大学时,英语和电脑是我的长项,可那时电脑多土啊,应聘时看一名技术人员正在用Windows 3.0,我见都没见过,只好瞎猜:“您这是Windows吧?”对方无比赞许地看了我一眼。
很快,我被录取了,以计算机专家的身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