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端廷:传统与当代的双重纠结 造成中国艺术当代混杂的特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松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3年9月9日上午,2013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举行,年会首先发言

  (雅昌艺术网讯)2013年9月9日上午,2013第七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西安举行,年会首先发言的是著名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瑞廷,他发言的主题是:“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根据西方美术史发展和时间划分的规律,王端廷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时间界限应该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更确切的说是1978年。他同时认为相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时间的划分,更重要的则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精神内涵和表达方式的确认。

  王端廷解释说实际上人类艺术史最基本的问题始终是“做“和”怎样做“的问题,正是这两方面的千变万化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而时代精神永远是随着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体现的。什么才是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艺术?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认的是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以及什么是中国当下时代精神。王端廷强调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当代社会,认识经济和文化基本的特征,然后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物质变化中透视中国人当下的热爱和意志。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给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从此中国人变成了世界公民,全球化能够使各国跨越国界,商品消费也必然带来各国人民思想观念的趋同。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变,无论从时间纬度上所谓的传统现代化,还是从空间纬度上所谓本题的西方化,在我看来它的本质都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改革开放以后使得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平等参与、共同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

  在西方学者眼里,当代艺术无国界,所以在今天西方学术界出版的书里,不再有地域之分,所以中国是在一个跟西方平等的形式里,但由于各国历史的差异,不同国家当代艺术仍然存在着语言艺术和精神含义同,就中国而言,传统当代本土世界的双重纠结,使得中国艺术当代性呈现出混杂的特征,因而凭借中国当代艺术便有了国内和国际两个标准。

  我们知道,现在当代艺术帽子谁都想戴在头上,连国画,工艺,所有从事艺术的人都想,现在当代艺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也不展开了。在一些西方艺术受现代艺术范畴的创作主义,比如说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有存在的价值,甚至西方文化本原,人本主义理性主义等在中国当代艺术仍然发挥着持续启蒙和观念的作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