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于丹某些言说的悖时和失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于丹因在央视讲《〈论语〉心得》而大红大紫,“粉丝”遍国中,这并不奇怪。 

    然而,却有一些人对于丹极其反感。《社会科学论坛》今年9月号《“于丹现象”分析》一文喻之为“文化禽流感”;另一篇《关于于丹“心得”的心得》,从于丹“回到内心”的说教论及当下的媒介机制,也持相当激烈的批评态度。这两天在凯迪网上读到一名网友以于丹之矛(《〈论语〉心得》的主旋律“淡定、从容”)攻于丹之盾的文章,针对于丹在凤凰卫视节目中,讲她多年前做工时被挡道猛犬的主人指责吓着了狗,以及如今“我最不能容忍的是盗版”,写道:向全民传授“淡定心法”的于丹也“淡定”不了大片心灵荒漠;与乞丐相比,她无法“淡定”狗事;与工人相比,她无法“淡定”体力劳作之苦;与奉献了数万亿元土地收益的农民相比,她“淡定”不了市场利益的丧失…… 

    本人对于丹并无这么强烈的否定情感,我认为她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总比诱人赌六合彩、玩换偶要好,多少算是一桩“拨乱反正”的功德。但她关于安贫乐道的陈腐说教(无非换成了“淡定”这样有个人色彩、包装上“和谐”这样有政治正确的词语),其实是非常违背时代精神的,在具体内容上也未见得政治正确。 

    这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高涨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改革就是要变革现实,重视制度建设,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人们积极依法维权而不是逆来顺受,才能在博弈中推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治理结构的进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是大家都已认识到并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和谐社会”概念提出且赢得人心的现实缘由;具体政策如给退休干部和职工加薪列入了中央政府的日程…… 

    于丹怎么可以对这些时代特征视而不见,一开篇就教人们“适应日常秩序”,一再要求人们“回到内心”、寻找“心灵的富足”呢?于丹居然说:“大家看,孔子告诉我们做人的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她一再批评人们“抱怨社会不公”,竟然说“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甚至不知从哪本“人生哲理小品”上,搬来一个南瓜承受超重压力变得“反张力”大到用电锯才能锯开的神话,激励我们不惧“外在环境”的恶劣———她这套“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般的说教,怎能不惹得许多人反感?于丹的“悖时”,在我看来,是她根本不懂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打倒孔家店”、“评法批儒”是全盘否定,她则走到对孔子不敢质疑、不敢分析的全盘接受的地步。她要人们学颜回乐贫时,却未能指出,孔子讲的其实是“例外”:与颜回对举的是“(别的所有)人(都)不堪其忧”;颜回短命死后,众弟子“未闻好学者也”。还有,物质主义的“唯物”要不得,不要物质生活条件的幸福也是虚妄的。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颜回的父亲请孔子用自己的马车给颜回收尸,孔子拒绝了,表明孔子还是讲“物质”的。他何尝像于丹说的,“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找到你内心的安宁”呢?孔子从来不是教人们放弃现实生活而出世苦修的教主。 

    尽管如此,于丹的“心得”,在当下仍不失为对贪得无厌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有一定效用的“心灵鸡汤”。 

    她的失策有两点:首先,她没有遵循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受众。与易中天的“序”存在同样的认识误区,追求言说“普遍的意义”,想讲一个“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殊不知,“我们”在中国当下分属不同阶层,她的说教只适于对那些生活境遇相对从容并且有基本保障的人群讲,却注定会被一些人斥为“屁股指挥脑袋”的哄骗。她不该在演讲中一再批评“抱怨社会不公”的人。 

    其次,书摊上有《于丹文集》,好像她对诸子百家无所不通,我不知她解读法家、墨家等经典时取什么态度,不知她会不会把管子讲必要条件的“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作讲充分条件来批,但她对儒家经典的确太“谦虚”,不违如愚,乃至发挥其糟粕过了头。其实,她只要不把修身内省的话说得那么满,也不至于那么讨那些处境不顺、心有不平的人厌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