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的“感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社会生活中的感恩问题,感恩的冷漠和缺乏,感恩文化,等等,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
由此,笔者想到了文化人的感恩问题。感恩的内涵广泛,包括文化的感恩,就是说,作为文化人这个特殊的身份,要求我们今天的文化人对文化有一颗“感恩的心”。
曾经看过于丹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第九届《文化讲坛》上所做的《让文化穿行过生命》的讲演,于丹认为文化不是一块化石,它是活着的,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基因。向文化致敬,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文化媒体给予了于丹这样的评价———于丹教授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传统、向文化表达敬意。在《百家讲坛》上,她用文化体验解读经典,让那些遥不可及的先贤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照耀当下,也让很多人的生命历程,因为多了传统文化的陪伴,而变得厚重和温暖。
由于丹我想起了同样对文化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的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如果看过龙应台在内地发表的《什么是文化》系列文化随笔,我们无不会为她其中怀着的对文化的热爱、敬畏、尊重和感激之情所打动。龙应台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因为汉语是我的母语,因此中国文化就成为我安身立命的依靠。我们需要一个厚重的锚,船有了锚,就可以放心地启航,万里飘荡。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是锚。”
从于丹和龙应台对文化的感受中,又使我想到了当下一些文化人对待文化的态度。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文化学术界以“颠覆”先贤哲人为标志的否定传统文化的潮流,最让人关注。先是某教授把孔子比喻为“丧家狗”,后又有某博士把李白称为“古惑仔”,接着作家梅朝荣称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学者吴越称“水浒一百单八将全是恐怖分子”……令人更加担忧的是,这种不良风气,有蔓延之势,乃至这种“颠覆性”解读成为了一些文化人对待文化的态度和文化倾向性,形成了这些文化人的思维方式……
一位西方文化批评家曾这样说过,某些文化人内心潜藏着违背文化和人性规律的放弃文化、憎恨文化的冲动。我想,这可能是“颠覆”之风盛行的一种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某些文化人缺乏对文化的敬畏和感恩。
作为文化人,应该懂得民族文化的因子,就像血液一样交织于我们每个生命的个体之中,构成我们的“血管”系统,它使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直立起来,并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自由呼吸、发挥精神的创造力。这告诉我们,对民族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作为文化人尤其需要。
文化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是要不忘根。这个根,就是精神的根,文化的根,民族文化的根,人类文化的根。文化人应该把整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用身体做围栏,保护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文化人具有了这样的“感恩的心”,相信“颠覆”等诸如此类的文化人憎恨文化之举就会减少许多吧。(许民彤)






 
关键词: 感恩 文化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