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辉的质疑诠释了“国学”精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学者李辉因发文质疑“国学大师”文怀沙的年龄、经历和学识,一时间在文化界引起轩然大波。文怀沙针对质疑,发表了简单的回应,称“但求无愧于心”。李辉近日通过人民网视频,再次发表了《三问文怀沙》的访谈,详尽解释了质疑的理由。 
初见李辉对文怀沙的质疑,并未感到特别诧异,因为努力呈现现当代文化史的真相,一直是李辉的工作。只是通过大众传媒,如此针尖对麦芒地质疑一个文化老人,在文化界并不多见,所以它引起任何震动都是可能的。然而,因李辉的质疑,很多人便借势攻击起了国学。看到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解,笔者反而明白了“国学大师”能唬人的原因。

文怀沙不是什么“国学大师”,这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学术界,应当是个常识。然而这个常识多年来,与媒体和公众基本是隔绝的,这不仅表明学术与公众的分离,也表明学术界的好好先生太多。很多人把此归罪于国学的流毒,认为儒家塑造的就是温良恭俭让的好好先生,这其实是对儒家的误解。

孔子是非常厌恶好好先生的,他专门给这种人取了个名字,叫“乡愿”。孔子认为这种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是“德之贼也”。孟子也讨厌这种八面玲珑的乡愿。孔孟之所以如此反感乡愿,是因为儒家强调的“为士之道”,张扬的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如今的知识界,却豢养了太多乡愿。要是学界没这么多的乡愿,“国学大师”的帽子也绝不会满天飞,因为太多的人在真相面前选择的是退却。 

有人认为李辉的质疑属于特立独行之举,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这就错了。我们常以为“特立独行”源于西方,其实这是儒家思想评判人事的一个重要标准。“特立独行”四字,出自大儒韩愈的《伯夷颂》。韩愈极力彰显伯夷之道,呼唤的正是学者的批判意识。而李辉的质疑,无疑有伯夷之风。 

李辉多年来与文化老人打交道,他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充满敬意的,相信这也是他发出质疑的理由之一。如果我们对“国学”多一份修养,对“国学大师”的误会和错认就会少一些。

北京 叶匡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