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洋节来袭,别做躺在传统节日里的“夜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这个年年争来争去也没有结果的话题,今年又有新的注脚。日前,东莞一家公司给员工下发通知,不允许在公司内过圣诞节。该公司总经理称,公司的文化氛围是信奉国学,应该提倡传统节日,不应过洋节。而员工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之所以拒绝,是因为公司老总希望以此唤回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但这种做法到底能收到多大程度的效果却很令人疑问。试想一下,洋节从走进来到红火,从来没有谁强迫过公众意愿,而传统节日曾经的辉煌,也是公众自觉为之。有句老话说得好,“捉的兵来不斗杀”,在世界变“平”的大趋势面前,通过设置种种障碍阻挡洋节,无异于文化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最终只会落得如同上面那公司一样,引发员工的不快。

  相对于洋节的红红火火,传统节日的黯然落寞之态确实令人神伤。仔细回顾一下洋节冲入国门的历程其实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商业巨擘的强力驱动效应。就拿眼前的圣诞节为例,除了商家不遗余力地举办圣诞让利促销活动之外,还有圣诞帽、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大餐以及各种饰品礼品等等,基本上看不到没有商业色彩的大型圣诞活动。

  不能否认,传统节日之所以面对洋节溃不成军,这里头确含有些许国人对洋节的盲目崇拜情绪,更大的原因则在于,处于商业潮水之中的公众,早就被商业牵着鼻子而身不由己。而西方商业对洋节的成熟开发模式,也早就复制到国内的商业活动中,并取得了空前成功。面对这些挟裹着商业潮水的洋节,原汁原味的传统节日不知所措,一直未能寻找到有效的商业营销模式,曾经有少数商家有意试水,也因为一时挫折便偃旗息鼓。

  有调查表明,27.6%的人接受洋节日是源于商业营销,83.6%的公众认为,在传统文化的对外营销方面,中国有必要向西方学习(12月17日《中国青年报》)。这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营销开发力度的欠缺,才使得传统节日落得如今“二等节日”的尴尬局面。也没必要对传统节日的所谓过度商业化问题而杞人忧天,看看那些洋节,哪一个不是遭到商业的过度开发,还不是照样漂洋过海,落地生根,愈发兴旺?

  复兴传统节日文化不容置疑,但这种复兴之路不是在世界文化充分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关起大门,通过设置种种禁令门槛,营造一种暂时复兴的假象,夜郎自大,沾沾自喜。简而言之,弘扬传统文化,理应如公众期待的那样,充分吸取洋节营销所长,通过营销手段,大力开发传统节日的丰富底蕴、悠久历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把公众的目光从洋节身上再“夺”回来,而不是当一个无视别人长处,孤芳自赏却又为人耻笑的“夜郎”。 (禾刀)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