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解不完的谜团:一场秦兵马俑的挖掘秀(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解不完的兵马俑谜团

1988年,刘占成所在的秦陵考古队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划归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90~1993年,刘占成带领队员对一号坑前五方的底部遗存进行细部清洁后,考古队把发掘、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二、三号坑。

二号坑约6000平方米,已出土了1400多件陶俑陶马等,为准备2009年这次对一号坑的发掘,二号坑已于2008年停工。三号坑仅有520平方米,已出土文物72件,1989年发掘工作就已基本结束。而一号坑为14260平方米,到1987年第二次发掘结束,只出土了文物1000多件,仅仅完成2000平方米,不到它的1/7,考古队员们根据陶俑排列的密度推测,一号坑中应有6000多件陶俑。

刘占成和队友们期待着,在面积最大的一号坑能为他们解开关于兵马俑的那许多个谜团。

“现在动不动就说首次发现。我们都私下说,这次一号坑已经不太可能有首次发现的东西了。”一位多年研究秦始皇兵马俑的专家对本刊说。之前媒体报道的“是否有文官俑”“是否有外国人面容”等猜想都被专家视为无稽之谈。但其中的一些仍未解开的谜团,也是很多研究者关注此次发掘的原因。

如兵马俑被谁毁坏就是其中一项。

出土的兵马俑没有一个是完整的,现在“站立”的兵俑、陶马,都是由考古工作人员拼装修复而成。陶俑原有的彩绘更是难寻。从发掘考证的结果看,兵马俑遭到破坏主要分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根据考古队现场的测量,坑内水深达1.2米。淤泥最浅处厚20多厘米,最深处40多厘米,共14层,说明两千多年间,兵马俑不只一次被水淹过。

被媒体称为“兵马俑之父”的袁仲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1974年以前,兵马俑已被人发现30次以上。

据统计,一号坑东段的陶俑据地面仅两三米,西段为4米多。考古队在一号坑中发现了西汉末年的墓葬,在二号坑中也有五座东汉时的墓葬,且墓葬都挖到兵马俑所在地层。在二号坑西段的一个夫妻合葬墓放置处,有四匹秦陶马被砸碎搬开,棺木就放在陶马所在的砖铺地上。明清到近代的坟墓也有几十座混埋在兵马俑坑里。其中一座民国初年的大窑坑,使很多陶俑都暴露出来,里面还有当时的铜钱。“但那时人们不知道是珍贵的文物,或是觉得不吉利,都不声张。”袁仲一说。

而曾被大火焚烧也是兵马俑损毁的重要原因。在此次发掘的T23探方中,暴露在土表的黑色灰烬随处可见。

《史记·高祖本纪》及其他一些历史文献都有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载,说项羽盗了秦始皇墓,还放火烧。在兵马俑被发掘的三十多年间,这种说法流传最广,各种书籍,甚至导游解说时都说,是项羽烧了兵马俑。

但身为考古队现场负责人的刘占成在2004年第六届秦俑学术讨论会上,公开质疑这种说法,他给出了现场发掘的六个疑点:第一,俑坑内没有发现项羽军队军队进坑的入口;第二,如果有人进入坑内,为了行动会推到密布的陶俑,但研究发现,陶俑是因坑顶下榻的自然压力而倒地的;第三,没有一件陶俑上有打击的痕迹;第四,在坑内的淤泥层中没有发现入侵者的足迹;第五,坑内文物的移位、缺失不像经过大规模洗劫;第六,棚木木炭遗迹完整,如果项羽焚烧,棚木烧尽,棚木上方厚达数米的封土会将棚木压断,木炭遗迹会落在坑内淤泥层中。

作为这次发掘的顾问,袁仲一也向考古队提出多项需攻克的难题,如,几十年过去了,土已经干成土块了,如何解决干燥的问题,怎么通过试验得出各阶段的喷水量;还要想办法把落在土中的色块贴回陶俑身上等等。

几十年来,袁仲一一直把兵马俑当做自己不会说话的朋友。曾经,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自己跑去给修复好的714个陶俑一个个相面。在他看来,这些深埋在土里的“朋友”,每一个人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各不相同。

而这些疑团都还没有答案。“各种谜团的解开都要看发掘面积增大后,能否有新的发现。”刘占成期待着。

当年参与第一次发掘的考古队员中,现在只剩刘占成一人了,可兵马俑却始终不变地站在那里,静静等待一批又一批的研究者们与他们相识、交会,似乎守候着与后来人的一个永恒之约。(记者/唐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