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大国更须做文化出口大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香港《文汇报》1月9日发表题为《文化大国更须做文化出口大国》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应尽快启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大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出口比重,使“世界工厂”供应世界的,不再仅仅是物质产品,而更多的是文化创意产品。消除文化贸易赤字,让中国尽快由文化大国转变成文化出口大国,是实现“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保证。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商务部贸易司司长胡景岩日前表示,文化贸易已成大国竞争的焦点。文化产品出口,投入低利润高,并具有极大的利润隐蔽性,同时又不会面临反倾销制裁、别国敌视等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贸易应摆脱目前竞争力弱的局面,将发展文化出口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此公一番言论,可谓一语中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而且自1996年以来,其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也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 

   再看中国的情况,2003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从业人员127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7%,实现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这一比重比发达国家低近50%。 

   文化出口的状况更是令人尴尬:中国经济总的出口是长期顺差且顺差持续增长,但文化产业出口却一直是逆差,而且逆差比例高达1:7,图书贸易逆差比则达到1:10,影视等众多领域的逆差比更高得惊人。 

   当国人惬意地享用着进口大片、外国动漫、欧美音乐等外来文化产品时,可曾想过:中国开创并传承了数千年的儒家文化,为何却拿不出像《大长今》这样席卷东亚的文化抢手货?木兰从军的传说源自中国,人家迪斯尼为何能用它制作动画,让无数中国观众心甘情愿地手中送上银襾,由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三的贸易大国,虽然拥有数量巨大且仍有增无减的贸易顺差,却长期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赤字”高悬,这种尴尬的窘境该如何扭转? 

   要消除这种令人尴尬的文化“赤字”,进而尽快跻身世界文化出口大国行列,最重要的一条,就在于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将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出口,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全面转型和科学发展的重点内容和紧迫工作。 

   谋划进出口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尽快启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大力提高文化产品特别是拥有知识产权的文化软件产品的出口比重,在让文化大国跃升为文化出口大国的同时,使“世界工厂”供应世界的,不再仅仅是物质产品,而更多的是类似原创影视、动漫游戏、文艺演出等之类的文化创意产品,已是政府高层的当务之急。 

   当然政府对文化产业及其出口的战略支持,并非意味着要亲历亲为,而应该集中于两个方面:一者,要加大对教育文化等领域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以及对文化服务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二者,也是更重要的,要通过加强立法和行政引导,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规范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支撑平台,即: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法制化市场环境。只要政府在上述两方面的努力切实到位,也就是文化产业的“巢穴”筑好了、气候具备了,民营资本乃至外资自然“有凤来仪”。 

   此外,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宣传以及产品开发,在充分调研海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对其进行加工、包装甚至再造,努力打入并占有国际文化市场,也是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出口的重要任务。 

   当然,正如许多有识之士早就呼吁的那样,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心、荣誉感,重建并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并扩展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文化如“中国制造”那样营销全球,是确保文化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坚强后盾。这无疑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宏大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并促进,更需要发动全民乃至海外力量的共同参与。 

   消除文化贸易赤字,让中国尽快由文化大国转变成文化出口大国,是实现“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保证。亿万中国民众乃至全球炎黄儿女,行动起来吧,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啊!(张智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