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热 理性选择还是文明倒退(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D、寄国学来拯救现代社会道德,只能陷入“春梦了无痕”的境地 


    主持人:许多家长如今非常乐于送孩子学“国学”,津津乐道的是孩子们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学习之后的乖顺、礼貌,小大人似的“世故”,与此同时他们又焦虑,学了国学之后,孩子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国学对现实人生还有作用吗? 


    李家珉:国学的教育和普及有一个层次性。《三字经》和《弟子规》在传统社会里属于启蒙教育,也称“蒙学”。如今的孩子如果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而变得乖顺,小大人似的“世故”,这就有问题了。当然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还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没有做好,把《三字经》和《弟子规》教歪了。面对今天的孩子讲中国传统经典,我以为要把握往两条:一是立足时代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展开分析与诠释;二是研究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和思维特点,注意把浅入深出和深入浅出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建议家长们为孩子选择国学班时要慎重,否则效果适得其反花掉冤枉钱。 


    杨爱珍:首先,进国学班的孩子只是一部分孩子,他们的礼貌、乖顺大多是在封闭环境中的特殊产物,不完全是国学熏陶所致,因为短期的文化引导对品行养成没有根本作用。其次,《三字经》《弟子规》所体现的道德要素与现代社会毕竟有一定距离,所以寄国学来拯救现代社会道德,只能陷入“春梦了无痕”的困境之中。那么,国学对现实人生有没有作用?回答是肯定的,是有作用的,问题是怎样把国学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话语要素。 


    E、把传统文化当作工具的现象亟待扭转 


    主持人:您觉得通过推广国学能够拯救当代中国道德缺失的问题吗? 


    曹凤云:传统文化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很难评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也是希望通过复兴儒学改造“愚贫弱私”的国民,但由于抗日战争的到来而被搁浅。历代知识分子在对社会现实失望的时候都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做补充,从中也可看出心酸与无奈。尽管如此,知识分子们仍然做着努力,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如果任由这种社会道德再下滑下去而无作为,那才是对社会的一种犯罪。5000年的文化积淀,对规范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可谓深厚。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道德修养的过程。在汲取其精神养料的过程中,把传统文化当作工具的现象亟待扭转,如重外在轻内在修为、养生重于修身等。用好这笔资源,让它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价值,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赵庆寺: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总是用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在左右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方式。如何用传统文化拯救道德的缺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推广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第二如何推广传统文化。就前者而言,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撷取仍然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后者而言,国家推动、文化产业与民间自发要适当结合,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F、真正的强国必须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世界的力量 


    主持人:“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而不是其他”,在日前举行的“南湖文化论坛”上,马未都先生在题为“文明的坐标”演讲中,用这句话作为结语,到底该怎样看待文化的力量? 


    李家珉:马未都先生的说法,是一种期望。强国的要素有多重,但经济是坚实基础,文化是强劲动力。提振信心,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是必要的,但要恰如其分,保持头脑清醒。在当下,我认为要做些调控工作,重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启人心智、净化心灵、顿悟人生、止于至善、批判性思考的功能,不要被全球化所吞没,要构建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杨爱珍:我完全同意马未都的观点。其实很多学者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文化是软实力,属于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唯有文化发展起来,才能更好地凝聚人们,推动社会进步;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衬衫给世界贡献多少 GDP 就可以的。它还必须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