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蚁族”缺的不是同情,是公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青年文化评论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蚁族”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群体,因为他们心中还升腾着希望之火;它却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希望之火经常遭遇现实的冷水。     最近因为一本《蚁族》和《中国青年报》的系列报道,“蚁族”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蚁族》的作者廉思对“蚁族”的解释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蚁族”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为主,平均年龄集中在22岁至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     这一群体高知、弱小、聚居,目前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弱势群体。随着“蚁族”被曝光,很多人在博文里发出了“悲惨”“残酷”等感叹,我觉得大可不必,也无所裨益。至少我认识的一些“蚁族中人”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悲观,而是一群充满希望的年轻人。正如廉思所强调的,“蚁族”对自己的评价是“并不是失败者,只是还没有成功”。“蚁族”缺少的不是同情,而真正是社会公平。困扰“蚁族”的并不是物质条件的不尽人意,而是他们的能力没有施展的空间。调查显示,“蚁族”最希望得到的政府帮助不是政府对住房政策的调整,而是平等的就业机会。     他们曾经寒窗苦读,意气勃发地走进大学校门,满怀梦想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到最后要毕业时却遭遇没有机会的尴尬。于是,他们听从专家的指导,在就业形势差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他们就这样慌慌张张地完成了从毕业到就业的过渡。可是,由于这样的就业,往往换来的是他们的很快跳槽。回首看来,当时的先就业再择业,除了为增加就业率做出了小小贡献之外,别无他用。正如有人评论说,只要权力、财富、工作机会都是世袭的,那么“蚁族”只能是一种宿命。“蚁族”不敢在这么年轻的时候相信宿命,他们积极地活着,权且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们不害怕简陋的生活状况,但他们还是会迷茫,会困惑,会忍不住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公平的就业机会?     “住房政策的倾斜”和“平等的户口政策”是“蚁族”的第二大希望。房子和户口不仅仅是“蚁族”的渴望,也是所有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外地毕业生源梦寐以求的两样。有很多女大学生挑男朋友,房子或户口,必须有一样,因为这是她们的“定海神针”。只有有了其一,才能勉强顶住一些风浪。我认识一个人,大专毕业,在北京做导游,赚的挺多,找男朋友就一个条件,有户口,因为她自己没有,如果男方有户口,起码将来孩子上学不用被打回原籍或上私立学校了。     在我看来,“蚁族”是向“房奴”奋斗的一个群体,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阶层,而比他们条件稍好的“房奴”,则是“坐稳了奴隶”的阶层,他们将为还房贷抵押上自己二三十年的青春。不是我们悲观,看到今天的“蚁族”,总是能够大概想到我们的明天,我认识的很多大学包括名校毕业生,虽然没有聚集到“蚁族”的大本营——那些城乡结合部的聚居区,却也在城市中不停地打着游击,过着“半蚁族”或说“蚁群”的生活,他们往往几个同学合租,好一点的每人一个房间,共用厨、卫;差的就可能只租一个床位,两三个人挤在一起。他们中并不都是低收入者,有些月收入能达到五六千,但是为了将来成功转型为“房奴”,所以只好节衣缩食,尽量租便宜的,只要有个睡觉的“窝”就行。有一个同学调侃说,毕业后,总感觉住的还是宿舍,没有任何私人空间,只是交房租时发现,这个“宿舍”价格还挺高。伴随着房价的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直接跨入“蚁族”或“蚁群”的生活,而不敢随便迈进“房奴”行列,以防将自己“套牢”在更可怕的无底洞。“蚁族”生活被报道后,相关政府和部门很快地作出回应,承诺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且不说这种承诺能在多长时间内兑现,这其间恐怕又难免有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发昧心财。从“房奴”兴盛到“蚁族”壮大,我们看到的是离“住有所居”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看到“蚁族”在大城市里的窘迫,有些所谓的专家不免又会煽动毕业生“到小城市去,到边远地区去,到农村去”。也许,他们觉得这些“蚁族”宁肯忍受如此的窘迫也不肯去小城市、小地方,是虚荣,是固执,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是认不清形势。笔者认为,这样其实是误解他们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自小城市和小地方,他们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父辈人走出贫困,走出闭塞的期盼。他们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安稳就随随便便地放弃父母沉甸甸的期望。几个在京、津等地为生活而奔波的同学都曾说过,如果自己到小地方,也许可以有比较高的工资,有很低的物价,可以用很少的钱买很好的房子,但是,饱尝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寂寞,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后代还要和自己一样,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继续为求学而挤破头皮,继续用小小的世界局限自己的视野。两代人的梦想,地区间机会的不平衡性,是很多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挣扎,也不回归故里的重要原因。     从“蚁族”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年轻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拼劲儿和韧劲儿,与其说这是80后的特质,不如说这是整个民族的奋斗精神。“蚁族”势弱而志坚的表现向世人展示了80后的精神。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80后,从小就受到了很多呵护,也因此被称为“天之骄子”,被视为缺少生存能力和受挫能力的一代。而事实表明,当80后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他们也和70后、60后一样,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积极地生活着。我们不否认,我们曾经是温室里的花朵,但那不是我们的过错,当我们要独立面对风雨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突然想起,小时候写作文经常要写,我们不做“小皇帝”“小公主”,现在忽然明白,原来这是为我们走出校园做思想准备,所以从“皇帝”到“奴隶”时,我们不敢抱怨,而是选择接受。     “蚁族”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群体,因为他们心中还升腾着希望之火;它却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希望之火经常遭遇现实的冷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这样下去终会让他们怀疑这究竟是梦想还是幻想。为了他们尚且珍存的希望和梦想,我们不需要人们的感慨、怜悯和同情,我们真正需要地是社会分配机制的完善以及平等劳动、平等就业的机会。     作者:史晓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