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一语不慎遭千夫所指 学者频陷网络“谩骂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前,在第十三届央视青歌赛上,评委余秋雨因口误,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谩骂。一些网友认为有“文化大师”之誉的余秋雨,居然把春秋时期的孔子,说成是战国时期的人,“这足以说明余秋雨的文史基础实在是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因央视百家讲坛而“蹿红”的北京学者阎崇年,因所讲史实和观点遭受网友质疑和批评,也身陷“谩骂门”。有关网站随后关闭了“阎崇年贴吧”,并把恶意攻击、诬蔑的信息作删除处理。

  北京大学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在浙江某中学演讲,提到自己的作品《草房子》时说:“我写书是给学生看的,凡有学生处,皆知《草房子》。”此语一出,立即引来网民的攻击和谩骂,认为“自比金庸、柳永不知羞”,“未免也自擂得太过分了点儿”。  

  允许学者讲错话(快评)

  吕绍刚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一些学者走出书斋,走进电视,走向大众而欢呼。如今,随处可见的却是揪着这些教授的“小辫子”不放——“某学者的书有硬伤”、“某大学教授又露怯了”……这之中,有的属于客观论争,但是否也有许多主观情绪的宣泄呢?

  网络的日益发展,架起了学者与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学者昔日的知识权威光环日益消褪,一定程度上反衬出大众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说,过去我们把学者教授过于神化,那么,如今一些人却是刻意地将他们“戏谑化”,动辄拿教授说事,甚至是谩骂,这就多少有点不“厚道”了。在肆意的谩骂声中,难道不正是折射出一些人乐于看教授出丑、看学者“笑话”的心态吗?谩骂声中,一些人是不是获得了一种消解崇高、作践权威的快感呢?

  诚然,一些学者也需要反思,可以开讲,但不应乱讲,更不能为名利哗众取宠,失掉了严谨、规范和平心静气的治学作风。但是,那些“骂客”们也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心平气和、与人为善地纠错呢?

  “想要人们讲真话,先要允许讲错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