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薪火相传风华正茂 古老京剧期待着"第四次"繁荣(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构建三梯次 重在长传承
人们密切关注艺术活体传承:质量是否正宗、规范,需要高水平传承;数量是否充足,需要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梯队是否衔接有序,需要年龄结构合理接续。

文化保护重在传承,特别是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京剧,以独特的“活体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所谓活体传承,不是停留在资料音像,而是要活在演员身上。人们密切关注这种传承,质量是否正宗、规范,需要高水平传承;数量是否充足,需要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梯队是否衔接有序,需要年龄结构合理。
值得欣慰的是,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以及京剧界,凭借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不断推动这种传承。认识到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培养出领衔的角儿,是活体传承的重要标志。所以,如何培养能够领衔的高端人才,成为戏曲教育的重要课题。
青研班,是高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学员选拔重在“优秀”二字,由名家、名师指导,实施提层教育。目前,历经十年已毕业了四届学员,培养京剧演员111名,有领衔主演,有艺术骨干。他们正值英年,演老戏,创新戏,成为支撑当今京剧舞台的主体力量。
如今京剧人才培养呈现出明显的三大梯队格局。前四届青研班学员现在年龄40岁左右,以“60后”、“70后”为主体,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第一梯队。
流派班是青研班之后,又一个以专门培养流派传承人为宗旨的新模式。流派班今年5月开办,包括16个流派,66名学员来自全国15个院团,年龄为20至30岁的“80后”,他们和第五届青研班一起共108人,构成舞台上的第二梯队。这些人已经崭露头角,有的开始担当主演,有的成为剧团的梁柱之才。
而青京赛参赛者是来自全国20所戏曲院校的在读学生,年龄多数在10至20多岁,以“90后”为主体,构成京剧舞台的第三梯队。对这些经过大赛选拔出来的学生,将实施重点培养和保护措施,可以预见其将具有很高成才率,是一批蓄势待发的“潜力股”。这批力量将为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做人才储备。
从青研班、流派班、学京赛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京剧演员培养的梯队层次。这种梯队结构源于宏观构思,经过有计划、有投入、有措施的培养,将出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效果。
创建选才育才的配套程序。进入青研班、流派班的学员,经过电视大赛和舞台实践脱颖而出。有关方面初步计划每隔四年举办一次学京赛和青京赛,然后在此基础上招办下一届青研班和流派班,先大赛选才,后办班培训,形成一个选才育才的配套程序。这种选拔方式一旦制度化,对新生代意味着机遇均等,势必催发人才竞长,激发教学活力,京剧人才的梯队层次将更加健全清晰。
创建高端传承的教学模式。这要和名师对接,这些优选之才,要由国宝级的艺术家传授。名师名戏直接传承,既教戏又授法,传授属于自己的独得之秘,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高端传承的内容首先是传统的经典剧目。这些传承几代的骨子老戏,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艺术精品,如《杨门女将》、《白蛇传》、《野猪林》及《汉宫惊魂》等等,是民族艺术的瑰宝。这些精品的原创者,上得良好师承,又有创新经验,他们的艺术理念、艺术方法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孕育新生代极好的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戏曲高端人才培养采取新模式、新措施。在戏曲院校的常规教育前提下,如今又采取电视大奖赛,青研班、流派班等举措,成为戏曲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创举,逐渐形成催生高端人才的新景象。
(赵景勃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