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诗人杨炼:中国诗歌的缺陷是数量大 杰作少(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西川:古诗容易形成趣味 新诗警惕趣味

凤凰网文化:您作为这次活动的评委,肯定要对诗做出一个评判。那我想问您的是,对于中国的白话新诗到底有没有它自身的一个评价标准?因为现在很多的文学批评对新诗的写作往往都在与外国诗歌作比较,很多著名诗人包括您在内,许多评论家也是和国外的诗人作比较,似乎中国的白话新诗始终缺少自信,缺少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

西川:我只能从我这个角度看,我觉得诗歌其实在某些局部上写得好或不好对我来讲都不重要,对我来讲真正这个人能够表现出一种创造力是最重要的。诗歌这个东西很容易最后被一种趣味牵着走,被一种陈词滥调牵着走,所以诗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生活、对历史、对思想、对社会有所发现,当然最重要是对语言本身有所发现,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但你要说这是不是一个标准,我觉得这也很难说是,因为当代诗歌和古代诗歌毕竟已经很不一样了,古代诗歌建立起了一套评价标准,但是当代诗歌它的生存环境、诗人的角色、诗歌的功能都产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当代诗歌和国外诗歌实际上大家都分享了一些有不同但是有一些理念相同的东西,比如都经历了现代化的过程,这样的话这种横向的比较我自己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凤凰网文化:您刚刚也说到中国古代诗歌自成一套体系,是非常完善的,那中国现在的新诗您认为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西川:很难说它处在一个比如说完全建立起一套标准的阶段,而且我甚至觉得这不太可能,首先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事实。另外一个,诗歌有的时候是反对标准的,当你某一个标准好像建立起来的时候,实际上最早要打破这些标准的都是诗人。诗歌里边它所蕴含的创造力、继承和辩驳关系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可能跟古诗大家都按照某一个(标准)(不太一样)。古诗是非常容易形成趣味的,新诗对于趣味是非常警惕的,这个很不一样。

凤凰网文化:“对趣味警惕”怎么理解?

西川:比如说古诗某一个阶段大家都写得很生涩,或者说某一段时间某些人写得非常……但是新诗呢,可能就是说大家一旦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希望对它有一个破解。任何一个东西我觉得它是有生命力的,它一定不愿意使自己陷入到一种类型化的写作,因为中国古诗是一种类型化的写作,比如关于秋天我们有一套关于秋天的写法,关于月亮我们有一套关于月亮的写法,新诗是反对这些东西的,新诗是希望自己即使在写到秋天、写到月亮的时候诗人能够有所发现。

凤凰网文化:那新诗一直在寻求打破?

西川:新诗我觉得它的建立也是在它的打破之中出现的,比如李白说月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那么一旦我希望能够写出“白玉盘”之外的东西的时候,我觉得这同时也是一个建立。

凤凰网文化:但是有一个情况是,新诗有这种意识,但往往当它开始尝试的时候走到最后其实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

西川:对,会形成新的模式。但有出息的诗人一定还会想往里边继续挖。

凤凰网文化:那这条路是会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

西川:这个东西我觉得实际涉及到我们如何来理解“诗”这个字。一般来讲,我们一旦说出诗或者诗歌的时候,我们脑子里边一般都是有一个定义的,就是什么样的东西是诗什么样的东西不是诗。但是我想关于诗歌、诗这个词的定义实际上也是在不断流动的,我们今天的白话诗在古代不会被认为是诗歌的,那么实际上现代汉语诗歌的出现已经是从古典诗歌里走出来了,它对于诗的原来的定义已经是一种破除了,诗人不断地会做这个事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