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当代中国的文化命运——张汝伦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
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文化作出现代的阐释,这现代的阐释又是建立在对中国之道的透彻理解基础上的。但这不能视为纯粹理论的工作,而应该同时是一种选择中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的行动。文化的衰落归根结底表现为人的素质的下降。西方文化最近半个世纪出的人才根本无法与前三百年比,正说明了这一点。而当代中国大师缺乏,也说明文化的衰落。人才的出现,有赖于文化的振兴,而文化的振兴,又有赖于人才的出现。
    
讲演者小传
 
张汝伦
    
    1953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曾任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德国特利尔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这30年的发展,奥运会和世博会在中国的召开,似乎已经证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然而,如果我们头脑冷静的话,就会发现,中国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30年中国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肚皮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心灵的问题。中国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发展很快,却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撑。我这里不是指文化的硬件,如剧场、体育场、电影院之类的东西,而是指人的精神和思想,人的素质。这是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
    
一、没有相称的文化,大国地位难以奠定
    
    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但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根本性的,它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中国的出路就在于走西方人的路。
    
    60年前,钱穆在他的《文化学大义》中说:“今天的中国问题,乃至世界问题,并不仅是一个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是外交的问题,而已是一个整个世界的文化问题。一切问题都从文化问题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这个说法,在许多人看来,会认为是一种文化还原论,即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文化问题。但这些人往往自己更是还原论者,即将中国的问题还原为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制度问题等等。例如,今天大家在讨论教育的危机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体制的问题,而没有看到更关键的问题——人的问题。例如,今天学者的处境难道比穷乡僻壤的王夫之更糟糕?为什么出不了这样的大师?
    
    无论怎么说,缺乏大师或产生不了大师是文化落后的突出表征,人的素质反映了文化的素质,只有具有相当深度和创造力的文化,才能产生大师。近代以来,国人好谈文化,可谈得越多,文化越成了模糊的概念。严格说,文化与文明是有分殊的。一般而言,文化偏重精神方面,特指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等。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威廉斯在其名著《文化与社会》中概括出西方“文化”概念的四个定义:(1)心灵的一般状态或习性,与人类完善的思想有密切关系;(2)作为整体的某个社会的理智发展的一般状态;(3)各种艺术;(4)物质、理智和精神的整体生活方式。而文明则往往指人类所取得的物质成就:科学技术成果、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各种物质建设,等等。但是,人们在使用时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文明的冲突》的作者亨廷顿就基本上把文化和文明混为一谈,在他看来,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文化构成的历史整体……是最大的文化整体。”但他也认同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观点,文明是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象的一个集合”。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他所谓的文明就理解为“文化”。而文化的核心,则是原创性的思想和一种特殊的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虽然一直没有中断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但这种交流基本上是以我为主,所以这种交流并不妨碍它在很长的时间段中自成一体,外来文化的影响基本被消化为它的一部分,如佛教。外来文化之所以不能动摇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它的影响只是限于某些方面,不能以一种精神取代中国原有的精神。但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但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根本性的,它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中国的出路就在于走西方人的路。在这种心态下,近代西方文化所体现的现代性文化和精神,全面覆盖和取代了中国原有的文化和精神。不是说没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从张之洞的“中体西用”开始,到“中国文化本位论”,一直有人试图抗拒西化的潮流,但基本上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批判,根本成不了有影响的话语。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心照不宣地把现代化理解为西化,即使主张现代化不同于西化的人,由于文明与文化实际不可分,也有意无意地暗中倾向西化。近三十年讲的与国际接轨,当然不是与非洲或印度接轨,而是要与西方接轨。这种讲法和做法,自然有它的道理,但不管怎么说,它是近代以来西化一边倒的逻辑的必然结果。这个西化又不是纯粹的西化,而是片面的西化,甚至是山寨西化。说它是片面的,是因为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部异常丰富多样。国人了解的西方,大都是近现代的西方,而且多在物质层面,对西方的古代和中世纪,对西方的精神文化,知之甚少。多数人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即使有些号称专家的人,所知也很有限。说是山寨西化,是说人们往往不是去认真了解别人,而是满足道听途说,以自己肤浅靠不住的理解当作正宗西方文化到处鼓吹,以致以讹传讹,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从晚清以来,人们都承认,中国学西方不如日本来得有成效,原因也在这里。日本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至今还是我们的榜样,其扎实、系统、规规矩矩、原原本本,是我们至今还不能做到的。
    
    也许人们会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人在文化上也开始觉醒,渐渐有了主体意识,眼下到处流行的国学热就是显例。我不这么认为。眼下的国学热,人们热衷的是外在的表现:祭孔、穿汉服、做各种表面文章,却看不到文化成熟的标志——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的阐发。现代中国文化的虚弱,与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它的传统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现代中国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文化的崛起是很危险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