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让孩子“睡好觉”背后不能承受之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有家长问我,从学校层面来讲什么是教育?我告诉他们,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日前关于教育的一番论述,引发各方热议。  


  “睡好觉”、“不跳楼”的背后,是教育成了学生不堪承受之重。日前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1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在学习日有近八成的人睡眠不足。厌学、焦虑、敌对、敏感、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屡见不鲜。  


  原本传授知识、培养兴趣的教育,成了对孩子的变相折腾,这当然不是教育的初衷。众所周知,教育以育人为本,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等诸多方面。然而,眼下很多地方的教育却普遍重智育而忽视其他,一味强调考试成绩,显然是违背学生生理规律和教育规律的。  


  当前的教学实践,往往把升学选拔看得很重,对培养育人却用心不够。从小升初,到中考、高考、乃至研究生考试,教育仿佛成了考试的奴隶。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唯有不断增加学习时间,采取各种题海战术,才能在考试中胜出。否则,再有天赋、再有特长的学生,也会被这种功利的考评制度所淘汰。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心智的时期,过重的课业负担,单一的分数论,必然增加他们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灵上的迷惑。  


  从根本上讲,学生负担重、活得累,和教育资源不均衡有很大关系。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学设施、教学水平高下不一,学生要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进行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又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始终不绝于耳,但说的多做的少,大家都放不下学生成绩这枚金钥匙。  


  因此,教育要回归育人本位,还得靠多方合力。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向基层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倾斜;另一方面,全社会要走出唯分数论的功利陷阱,优化全面评价学生的体制机制。因为,只有学生快乐了,教育才能显现真正的意义。(周继坚)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