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李泽厚:我为人类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论语今读》、《世纪新梦》、《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等。
  电视剧《施琅大将军》已经落下帷幕,而该剧引发的争论似有欲罢不能的态势。4月18日,由陈明等人主办的儒学联合论坛发表了《原道》编辑予沉电话访问著名思想家李泽厚先生的对话全文。李先生在谈话中表示“完全不同意陈明的观点”。
  此话一出,引起学界和网友震动。近日,李泽厚先生表示对施琅问题兴趣不大,对电视剧也不了解,他不想就此过多发言,也无意与陈明展开对话。但他在谈及民族英雄的时候,坚持康德的绝对主义伦理学,对施琅持否定态度。在谈及民族主义情绪时,李先生认为反对过情人节、圣诞节,正如当年不许人穿牛仔裤、跳迪斯科一样。真正的儒家精神恰恰是可以包容这些的。
  记者:最近,陈明因为为历史人物“施琅”翻案而成为众矢之的,在陈明眼里,施琅是“对中华民族有功的英雄”,对这个观点,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李泽厚:我完全不同意陈明的观点。我的意见,第一,伦理价值有绝对性;第二,我反对盲目歌颂满清;第三,对施琅我持否定态度。本来,任何伦理要求都是历史的、社会的,都是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还原到历史情境之中,道德本是相对的,所以才有道德的相对主义、道德的功利主义。但是,我之所以仍然坚持康德的绝对主义伦理学,是因为,康德把上述的独立性和绝对性鲜明地揭示了出来,康德揭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特征,我称之为理性凝聚的人性力量或心理形式。
  记者:在传统儒家理论中,儒学对远地采取的是怀柔远人、修文德以来之的政策。而陈明则认为“‘修文德以来之’的前提是,‘修文德能来之’。上古竞于道德,所以五帝以‘让’得天下。今天支配世界的规则已经改变,跟狼打交道,就必须把牙齿磨得比狼更尖利!”您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是怎么看的?
  李泽厚:问题很简单,谁都不是羊。“修文德以来之”,这句话是讲在春秋战国时代吧,而当时北狄、西戎,谁都不是羊。我认为掀起民族主义的情绪是危险的,它会引向战争,会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
  记者:听说您也看过“超女”,还喜欢周笔畅。有人说这一两年是大众文化兴起的时期,而80年代的美学热已经渐行渐远。您长期生活在国外,对国内这种世俗化、庸俗化的文化状况能否评论一下?
  李泽厚:有人反对过情人节、圣诞节,只许过端午、春节,正如当年不许人穿牛仔裤、跳迪斯科一样,想用民族主义、中体西用、唐装、祭孔来抵挡西方文化,我看是挡不住的。其实,让年轻人多几个快乐节日,有什么不好。难道中国过圣诞节的人都真的信基督教吗,我看未必。真正的儒家精神恰恰可以包容这些。
  记者:陈明他们认为您的为人类工作,是只重视人类共在、世界大同而无视国族较量、文化认同?您这是不是完全抛弃了民族立场?
  李泽厚:“我为人类工作”,本是马克思讲的,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也用了,但内容和马克思不同。
  马克思为人类提供了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理论,我为人类提供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的巨大内涵和价值。我把中国传统跟西方哲学和宗教做了一些具体的比较,提出了巫史传统、乐感文化、实用理性、情本体、度的哲学等等来解说中国传统或儒家学理,而不是停留在反复谈论民族精神、儒家传统等空泛或空洞的口号、观念上。
  我反对当下的各种民族主义,但我说中国传统、儒家学理具有世界性,这不是最大的“民族主义”吗?所以,我为人类工作和为中国工作,是同一件工作。
    作者:彭晓芸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