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物局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孙家正在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3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20年前,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世界遗产的申报项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由于时间的巧合,使这次会议自然带有纪念性的隆重和热烈,但是召开这次会议的初衷和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纪念,而是由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     20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经拥有33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4处,在世界遗产的保护、监测、管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国家有关部门与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谋划、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各地广大干部、群众和专业人员团结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为此,请允许我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名义,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向各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广大干部群众和文物工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多年来关心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给与很多指导,我们也向得他们致以真诚的感谢和敬意!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重点研究、部署加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工作。简而言之,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以世界一流的管理保护好世界一流的遗产,并以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服务为标杆,促进和带动我国整个文物管理工作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认识,确保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最可观赏的代表群体,是人类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珍惜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密切关联着全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更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连。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代表,既是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成就,也是当今中国文明发展综合实力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和文化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对全世界人民的丰厚贡献。珍惜并保护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对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对整个国际社会、对全世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义务,在维护和保持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丰富人类文化生活、滋润精神家园,促进世界和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胡锦涛主席才在写给第1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致词中说:“保护世界遗产,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并向国际社会郑重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认识,更加自觉和坚定地把这项工作放在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地位,更加全面和坚决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总体目标和亟待开展的各项工作,这是指导和规范我国新时期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地文化、文物部门和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同志们,都必须认真学习,努力贯彻落实。虽然我国现行文物法规当中还缺少直接针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条款,虽然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和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之间还不能简单地对接起来,但是我国遗产保护的实践充分证明,文物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党和国家文物工作的方针,完全适用于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性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质是相同又相通的。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明白无误地包括在我们现行的文物保护体制之内,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文物工作的基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几乎就无从做起。同时也要看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又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     我们说这次会议不仅重要而且紧迫,是因为目前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确实存在着某种“建设性破坏”和过度的开发。我们十分感谢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艰苦努力。我们也完全理解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当地知名度、刺激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望,但是必须指出,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层面,那就谈不上真正的文化的自觉,而是一种功利主义掩盖下的更加有害的文化愚昧!一些地方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和全部的意义,在申报之前大动干戈,申报之后就将这项工作抛到脑后;还有的则是在申报成功之后热衷于大兴土木搞建设、大张旗鼓搞开发,而对遗产保护急需的管理、规划、抢救、修缮、展示乃至安全保卫工作则漠不关心,甚至掉以轻心。这是十分令人不安的。一个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作为当地政府,一是要从体制和力量上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管理;二是要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三是教育民众,协调各方珍惜、爱护这些文化遗产;四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文化遗产的安全。近几年,在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故,各地要引以为戒。武当山遇真宫的焚毁、大足石刻的接连被盗以及一些遗产地因过度旅游开发而对遗产本体和环境形成的种种威胁已经证明,凡是忽视保护和管理的遗产地,不仅遗产本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其经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都将面临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总之,世界遗产濒危名录的制度设计以及发生在国内外的一些前车之鉴,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反省,警钟长鸣。     二、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灿烂,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一样,都是利用文化遗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服务,这是我们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职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十分厚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总起来看,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和服务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以“世界一流的遗产,世界一流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作为标准来衡量,差距显而易见。现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往往缺乏历史的深度和科学的严谨,缺乏生动的细节和艺术的表现;或是为招揽游客而随意编造,形同儿戏,表面上的热闹有余而对遗产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揭示、说明不足,或是见物不见人,或是见人而不见其精神,或是人、物两不见。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愉悦人,教育人也就无从谈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对宣传展示工作的忽视最为主要。一些同志不明白,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评介、展示、宣扬;如果我们只能让人看到遗产的表面和外部形态而不能使人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珍贵价值,那就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和不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我们当代文明与文化的建设。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担当悠久历史的守护者,又努力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     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局面。要看到当前工作中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的巨大潜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展示之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供更为优质和周到的服务。总之,要善于运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当今适应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添砖加瓦。     三、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准则,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规律、标准、措施和办法,为丰富和推进全球的世界遗产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事业,围绕着世界遗产保护而形成的一些理念、观点、技术甚至规章和传统,是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先进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的世界遗产不能脱离国际准则的规范和指导。我们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都必须要放在国际准则之下考量,必须经受得住国际社会的检验,必须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应该成为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首善之区。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但是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今天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综合系统。有关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观点、技术等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产生于丰富的实践之中,又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技术传统和不同遗产类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检验、被证明、被修正、被丰富,从而衍生和变化出新的、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的,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实际的新内容。我们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我们在尊重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的经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不符合某些国际标准,也不应轻易抛弃而照搬国外一套;二是我们有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的,应该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例如,2004年,我们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苏州宣言》;今年夏天,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对此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殷墟这类重要历史和考古遗址的列入,突破了陈规,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规律,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稳步发展,力争在世界遗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方面,在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方面,都能够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当前,可以从对我国世界遗产工作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回顾、总结入手,探讨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观念和专业技术研究的问题,逐步形成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学科。在这个方面,我希望国家文物局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走过了辉煌灿烂的二十年。作为一个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大国,我们已经较好地履行了为全人类保护好珍贵文化遗产的职责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在未来的岁月里,作为一个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大国,我们既要更好地履行保护的职责,同时还要承担起不断丰富和推进全球世界遗产事业的责任。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已申报成功的是24处。由于现行申报规则的限制,实际上我国可以称得上世界文化遗产的,远远不止这些,今后还会逐年增加,但毕竟数量有限。我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许多是够得上世界一流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创造世界一流的管理。我毫不怀疑,我们有这样的勇气和自觉,更有这样的实力和能力!我也毫不怀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乃至整个文物事业,必将迎来又一个更加辉煌灿烂、更加美好的二十年,真正发挥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的积极影响和建设性作用,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今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国家文物局还要召开“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表彰大会”和“2006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霁翔同志和文物局的领导们希望我参加,我也很想参加。但是因为我另有公务安排,无法分身。所以,请大家允许我借用今天的讲坛,再讲上几句。     首先,我代表文化部,热烈祝贺北京市石景山区等36个单位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的光荣称号。希望各个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做好文物工作,真正发挥先进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同时,我也希望国家文物局认真总结评选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工作的经验,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即将开始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力资源调查。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非常重视,财政部对此非常支持。我们正在争取由国务院或是国办就第三次文物普查发一个通知。国家文物局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希望准备工作还要再细一点,把复杂和困难的情况考虑得充分一点,把标准和规范制定得科学一点,把普查培训工作做得扎实一点。各省市自治区的同志回去后要向党委、政府做一个专门的汇报,请求党委、政府在普查机构、队伍特别是经费上给与支持和保障。我相信,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国文物工作者几年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完成预定的任务。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文物局党组带领全局和全国文物系统的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文物、博物馆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好务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在行政执法、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和展示宣传、对外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是满意的,文化部是满意的。霁翔同志在会议上将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他的意见,我都同意。这里,我衷心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马上就是2007年元旦,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文化部,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国文物系统的同志们,致以新年的问候!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工作顺利!祝我们的文物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