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走近"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北省磁县东魏元祜墓(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07年6月15日,考古人员展示出土的骑马俑。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南部的东魏元祜墓发掘出土了包括壁画、青石墓志及彩色陶俑等190多件随葬品。据考古专家介绍,这批文物将为研究当时的人物服饰、兵器、政治制度等提供线索和依据。 新华社记者 巩志宏 摄
    编者按

    6月14日是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本报文艺副刊部与省文物局联合推出“全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报道——走近燕赵“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目前,我省共有8处考古发现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足以令我们骄傲和自豪。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地的发现曾轰动全国,它们揭开了一个个历史谜团,让我们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它们是燕赵大地上先人们的足迹,印证着燕赵文明的历史轨迹与传承脉络。在此,我们遴选了其中几处在国内较有影响的考古发现地,透过错综复杂的文物发现和发掘过程,还原一段段历史的真相,并通过对其生存状态和保护现状的实地采访,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的热情,以体现今年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主题。

    ■在磁县距六朝古都邺城遗址不远处,与漳河相依,耸立着许多座大大小小的土丘,它们曾一度被当地民间和官方认定为传说中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然而,随着考古队员第三次踏查,发现此类土丘增至四百多座。这样大规模陵墓群的出现,显然推翻了以前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那么,这究竟是哪个朝代的陵墓群?又埋葬着什么人呢?

    ■巨大的青石墓志,清晰地标明墓主人的身份和姓名;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陶器出土,让世人们更多地了解到墓主人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文明状态。那么元祜是谁?元祜墓为何幸运地躲过了延续千年的盗掘之灾?元祜墓的发现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在我省南端邯郸市磁县境内,在六朝古都邺城遗址东南处与漳河相依一带,错落分布着大大小小400多个土丘,长期以来,在州、府、县志和传说中,这些巨大的土丘被认为是传说中曹操所设立的“七十二疑冢”或“虚粮冢”。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曾将它们正式命名为“磁县七十二疑冢”,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考古发现的推进,场面宏大、气派壮丽的皇家礼仪壁画被大量挖掘出来,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出土,它的面纱也被层层揭开……

    从曹操“七十二疑冢”到北朝墓群

    这里显然不可能是传说中曹操所设立的“七十二疑冢”或“虚粮冢”,考古学家将之认定为———北朝皇家贵族墓群。但是,这样数量庞大的皇家王公贵族墓群,肯定不仅限于一个朝代,那么究竟它分属于哪几个朝代呢?

    据1975年至1977年,邯郸地区文物普查以及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表明,那些最初被认定为所谓的“疑冢”,实际上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群。1980年,河北省政府遂将“磁县七十二疑冢”正式改名为“磁县北朝墓群”,共计116座,时代为东魏北齐(不包括临漳境内西和西南部的古墓及漳河之阴河南安阳原称“七十二疑冢”的几十座墓)。1985年文物普查中,在磁县范围内,又发现一些古墓,总数量达到134座,并发现有东魏北齐的皇陵。1988年,国家将此墓群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在这个“磁县北朝墓群”中,有很多的朝代和名门望族,元氏、高氏、皇室……究竟哪些是东魏皇陵和元氏茔地?哪些又是北齐皇陵和高氏茔地?其陵墓兆域该如何划分?哪些是异姓勋贵大族茔地?还有无其他时代的墓群?一直都是考古专家研究追寻的问题。

    邯郸市文物专家、北朝墓群的研究专家马忠理先生根据现出土传世的墓志、墓碑、石刻等实物资料,结合两次大的文物普查与有关文献资料,在1994年《文物》刊物上发表了《磁县北朝墓群———东魏北齐陵墓兆域考》论文。他最终断定,磁县这些墓群中元氏墓志最多,其次是高氏墓志(但高氏墓碑多于元氏),另外还有尧、司马、暴、张、王、是连等王公贵族的墓群。但是有关墓群更为详细的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几十年过去了,从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到北朝墓群,考古发现的意义就是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很多的墓群已经被盗掘,关于墓主人断定问题仍是考古专家们一直探索的课题。然而,元祜墓的完好出土不仅让我们明确断定了主人的身份,而且其发掘物品中明确记载:“……葬于邺都城西,漳河之北皇陵区内”,证实了这一地域的墓群应该属于东魏皇族元氏的陵墓区,而并不是所谓的曹操“七十二疑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