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红楼梦》应该反着读 "非正常"死亡才是重点(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红楼梦》前79回为什么会产生正反两面的艺术效果呢?分析起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凡写死亡就简练,而写宴会、过生日、办诗社等却极力渲染。为了显示贾府的繁华热闹,还用刘姥姥作反衬,这比平铺直叙要灵活有趣得多。与此同时,作者开始暗暗写秦可卿、贾瑞、秦钟之死。贾瑞和秦可卿的死是混在两回里穿插来写的,秦钟的死是混在秦可卿的葬礼中写的。在烈火烹油、繁花着锦的主流色彩下,这几个人的死只能算作小小的暗流,即脂砚斋所谓的“反面”。在曹雪芹的笔下,这种暗流一直如影随形般地与繁华的“正面”同时存在。除两秦一贾之外,还有金哥与未婚夫之死,金钏之死,尤三姐、尤二姐之死,直到最后的晴雯之死。这些“死”分布穿插在各个章节之间而没有成为“正面”,就是因为分寸把握得好,概括来讲就是一个“简”字。比如,金钏之死只是通过一个老婆子的话传递的。如果正面描写金钏死前的思想斗争、投井动作及死后惨状,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其二,“反面”作为“正面”写。比如秦可卿之死,应该是“反面”,但寥寥几笔写过宁荣两府的慌乱之后,就浓墨重彩地大写特写秦可卿的豪华葬礼。相信读者不会为秦可卿的死亡而悲痛,而是为贾府的繁华显贵而惊叹,再就是为王熙凤的才干与手段而感慨。
其三,对死之悲痛作艺术化处理。比如写晴雯之死,作者不用正面描写,而是用侧写。宝玉偷偷赶到郊外看望晴雯,明知她已病危,又不得不及时返回贾府。第二天,贾政又带着宝玉去陪人赏桂花。宝玉悬着的心总是放不下,熬到晚上回府才用小计策从小丫头口中得知晴雯已经离开人间。作者又通过小丫头的嘴胡编出晴雯上天做芙蓉花神的事。“宝玉听了这话,不但不为怪,亦且去悲而生喜”。因此,他为晴雯做了一篇情深意真、一咏三叹的长赋《芙蓉诔》。这种艺术化的处理,使得小说表面仍然是文采飞扬,从而遮掩了死的灰暗。
其四,用春秋笔法。比如对秦钟之死虽是正面描写,但作者用了游戏笔法。当秦钟的魂魄求都判官放他一刻见见宝玉,并讲清宝玉的来历时,都判官着慌怒骂小鬼。脂砚斋在此评论道:“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春秋笔法加调侃幽默,使死之黑色被遮掩了,人们看到的依然是贾府光鲜亮丽的表面。
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笔者将年轻人的非正常死亡看作是《红楼梦》的反面不知是否正确。也许脂砚斋另有所指,但探讨《红楼梦》的正反面,对理解它的深刻内涵是有重要意义的。(王宏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