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不能排斥现代旧体诗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现代诗词是台港澳和海外现代华文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对台港澳和海外现代诗词的发展过程、特点、价值和地位进行分析,确认它的文化身份和思想意义。

□陈友康
 
    20世纪末以来,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逐渐兴起和壮大,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都颇为可观,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应课程,并出版了多种教材。仅以研讨会为例,从1982年到2008年,大陆举办的包括台港澳文学在内的国际性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就多达15届。现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已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于是新兴学科,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深化的地方,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研究对象拓展到旧体诗词,让它进入“文学公共空间”。现代台港澳暨海外华语诗歌发展和大陆一样,实际上是新旧诗双线并行的,新诗和旧诗都拥有优秀诗人和作品,它们各自建立起自身的知识谱系并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台湾,近百年来,旧体诗词创作绵延不绝,诗人、诗社和作品集众多。诗词作为重要的精神产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以来台湾曲折的历史和台湾同胞的复杂心态、感情,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台湾的土地、人民、岁月与情感,从而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增进共识。


    在大陆学界,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旧体诗词被边缘化,现当代文学学科长期不承认其合法性,学理研究较少。这一观念和做法延伸到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负面影响——现代旧体诗词的存在和价值也被排斥或忽视。研究资料和研究论著少;有关台港澳及海外现当代华文文学的综论和史论性著作不涉及旧体诗词;15届研讨会只讨论新文学,基本不涉及现代诗词;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课程不讲授现代诗词,对之教材也不涉及。这些情况表明,现代旧体诗词没有进入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文学公共空间”,从而影响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和作用的发挥。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和旧体诗词呈现复兴态势,学术界认识到忽视旧体诗词的偏颇,关于中国现代诗词的研究渐次展开,现在它已成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台港澳和海外华人现代诗词的个案研究也开始出现,但总体情况仍十分薄弱。


     台湾学术界受“五四”文学观念的影响也很深,很长一个时期,现代文学研究多着力于新文学,而对旧文学部分则关注甚少。但这种局面到20世纪后期以来有极大改观,台湾旧体诗词(台湾通称为“古典诗”或“汉诗”)的研究受到重视,整理出版的诗集、发表的研究论著、以旧体诗词为选题的博士、硕士论文大量增加,举行了多次专题学术会议,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旧诗研究也成为文学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除连横、林献堂、叶荣钟等旧体诗家外,杨逵、赖和、吴浊流等新文学家的旧体诗也得到充分研究。成功大学施懿琳教授主持编纂了《全台诗》,20世纪前半期的旧诗被悉数收入。台湾“国科会”支持了研究古典诗的多个重大项目。台湾大学黄美娥教授从现代性角度解析“古典诗”,重审旧诗和新诗的关系,多有创获。这些工作及其成果使台湾现代诗词研究得到有力推进。


     现代诗词是台港澳和海外现代华文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超越新文学运动后,我们形成的以新旧诗二元对立、独尊新诗、排斥旧诗的模式看待现代华语文学的做法,从实际存在的文学事实出发,对台港澳和海外现代诗词的发展过程、特点、价值和地位进行分析,确认它的文化身份和思想意义。


     首先,从学理层面看,开展台港澳暨海外华人旧体诗词研究,对其进行描述、总结和评价,才能客观、全面反映20世纪以来台港澳文学状况,建构科学的台港澳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同时弥补当前海外华文文学只关注新文学的欠缺,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资源。台湾著名诗人和学者余光中在为江少川、朱文斌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教程》写的序言中说:本书要说的故事,正是无数敏感的中华心灵在华山夏水的边缘如何寻找自我,为自我定位,为民族反省,为华文的世界开拓出更宽阔、更生动的空间。对中原的十多亿人说来,三地加海外的几千万“华人”只算少数,但其中产生了多少杰出的作家,为“正统”、“嫡系”的中原文学增添如许光彩。减去这光彩,当代中国文学史就不够立体、不够多元了。


    现代旧体诗词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组成部分,也具有这些特质和光彩,减掉它同样会影响中国文学史的“立体”和“多元”性。


     其次,从文化层面看,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人现代诗词,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国与台港澳及海外文化的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旧体诗词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学样式,台港澳同胞暨海外华人对它有深厚的感情,不少人喜爱写作和研读,欧洲、北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诗社团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华文化的逐步复兴,旧体诗词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加以研究,有助于其健康发展,并让它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再次,台港澳暨海外华人诗词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意识,同时蕴涵丰富的现代性观念。现代诗词作者既有割不断的中华文化血脉,也有超越族群和政治的世界性眼光,他们的诗词作品在思想上有较强的现代性诉求,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科学、法治和文明等现代观念都有充分表现。此外,还有许多诗词歌颂的是各地或各国的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在环境问题成为世界性问题的背景下,审视这些文本中的自然情怀,增强人们尊重、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样具有普遍意义。


     最后,台港澳和海外华人现代诗词具有顽强生命力。就像大陆旧体诗词没有像“五四”激进文学家宣称的那样很快衰亡,而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呈现复兴的态势一样,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旧体诗词也没有没落,随着中国的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台港澳和海外华人诗词创作仍将持续。


    总之,台港澳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把旧体诗词纳入研究范畴,将大大拓展学科空间,对学科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更重要的是,加强大陆之外的现代诗词研究,推动其进入“文学公共空间”,对于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乃至中华文化的复兴,都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