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熟人”的橘子须避免成为“过熟”的橘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早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上海崇明柑橘销售出现转机。据悉,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决定采购崇明柑橘。(11月5日《东方早报》) 
  对于橘农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但端详最先出手的单位,却总逃不出“熟人”圈子。从前几天有关部门号召机关、公务人员带头采购,到现在市农委、崇明县农委牵线搭桥,让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团购,都是“熟人”,不是当地的“熟人”,就是农口系统的“熟人”。而最先出手的企业,是强生公司。
  笔者第一眼看到“强生”,以为是美国的“Johnson & Johnson”,心想连外资企业都出手了,倒是一件好事,可定睛一看是强生出租。能和崇明柑橘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是崇明“的哥”。据报道,上海强生公司拥有16000多名出租车驾驶员,其中,约50%为崇明籍,很多驾驶员的崇明老家都种植柑橘,连企业也逃不过“熟人”圈。
  靠“熟人”来“消化”橘子,肯定是个办法,但难解决全部17万多吨橘子的问题。客观说,崇明橘子的品质不一定是全国最好的,对于挑剔的上海市民来说,崇明橘子也不一定是第一选择。因此,崇明橘子原本主要是销往外地的,而由于广元橘虫害事件对食客信心的打击,崇明橘子销不动了,于是在上海本地消化成了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除了依靠“熟人”外,在上海本地有没有消化空间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笔者发现,要买到新鲜又便宜的橘子并不是件容易事,不是有些干瘪就是有些“过熟”。这倒可以理解:橘子这类水果讲究销售速度快、跑量,一旦销售不畅,水果商旧货只要还没有卖掉自然不会进新货,而客户买不到新鲜橘子自然就不买,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于是出现产地一端橘子销不动,只能二三毛一斤地卖,而在销地终端,二三块一斤却买不到新鲜橘子的尴尬局面。
  上海既是橘子产地又是橘子销地,也出现这样的局面实在说不过去。归根结底,崇明橘子没有在上海本地打响品牌。君不见,在上海的水果摊上一半以上的葡萄都真真假假地标上了“马陆葡萄”(马陆是上海嘉定区的一个地名),可标称“崇明橘子”或“长兴橘子”的少之又少,崇明橘子缺少的就是类似于“马陆葡萄”的品牌效应。
  广元橘子虫害事件肯定是一次危机,但是怎样变危为机,让“崇明橘子”、“长兴橘子”甚至“绿华橘子”逐渐变成上海市民的重要选择(目前肯定不能提第一选择)、品牌选择,是摆在橘农、农民合作社和有关部门面前一道大题目。这远比依靠“的哥”“的姐”或者其他“熟人”每人10斤橘子的来“消化”今年总共17万多吨橘子重要得多。否则这些农产品永远走不出“熟人圈”,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过熟”,不是在“枝头”、“地头”,就是在“码头”、“摊头”。上海 沈若愚





 
关键词: 橘子 熟人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