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汪荣祖:章太炎与现代史学(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章氏现代史学之实践


    章太炎论清开国史


    章太炎是现代史学的草创者,基本上仍是通儒,尚不是专业史家,何况又因世变之故,不断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也无法作宁静的学者,当然没有时间完成想写的中国通史。在历史研究方面,他用力较多的是明清之际史事,最可注意的是《清建国别记》一书,他一也“自觉精当”。此书原拟收人章氏丛书三编,三编虽未正式出书,惟单行的聚珍仿宋本,于民国十三年(1924)出版,并由中华书局代售。不知何故,这本书问世以来,似乎没有引起现代学者太多的注意,故在此作稍微详细的介绍。


    由一个曾经激烈反清的人来写清史,其客观性或不无可疑。太炎自谓,当年因反清而欲知清史的渊源,但是当他写此书时,距他反清时代已远,自谓“胜国遗俘,于今无所复恨”。事过境迁,他已无九世之仇可复,完全可以冷静与客观著史。


    《清建国别记》虽只是一本小书,不到二万字,然而他并不是要写一部完整的清朝建国史,而是要搞清楚努尔哈赤及其祖先的历史真相。这一段清朝前史,在他写书之时,仍然隐秘而史料又少,所以很可测试他的史学功夫。最值得注意的是,整本书几乎完全扎根于档案资料,’以及较为原始的当代史书,除了明代旧刻之外,他用了茅瑞征的《东夷考略》,王在晋的《三朝辽事实录》,以及《明实录》等书,都是当时和当事人的记载。他可能是最早利用《明实录》著史的现代学者。他并注意到,官书往往不实,如清开国以后的官书,不免有所点窜,有所讳言,固必须“以明书校清史”。他在史料运用方面,非常符合现代史学方法的准则。


    太炎上承朴学遗风,固然精于考证,此书诸小节皆属考证题目,然非为了考证而考证,而以考证为论史的工具,求史事之信而可征,故尤重人、时、地的考订。他首先考定满清乃金人女真族的后裔,原居混同江以东之地,古称肃顺,后汉称抱娄,元魏称勿吉,隋唐称黑水鞋辐,其后称号渤海;渤海既衰,为契丹所攻,黑水又重占其地,形成金朝鼻祖的部落,臣属于辽;到辽君阿骨打时,始建国曰金。金朝被蒙元灭亡后,因其领地广阔,人民散居,设立了府与路的建置。明朝永乐元年(1403),派员招抚,于是更设立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三部,而建州女真就是清朝的祖国。此从碑文,以及辽事实录,朝鲜咨文等史料中,卓然可见。然则,清太祖实录所谓其先乃长白山天女感于朱果而生,乃“附会生民玄鸟之义”自然“诞妄不足信据”。清为金之后裔,遂成定说。孟森、郑天挺等明清史大家,皆宗此说,然似皆不知章太炎已先言之。


    清皇室的姓氏爱新觉罗,近人颇有考证,但莫衷一是。太炎于书中指出,清太祖实录所谓此姓氏乃天女所命,固然虚妄;若爱新觉罗果为其固有的姓氏,何以其近祖自范蔡到清太宗,一共八九世都不知有此姓氏?所以他认为其姓氏原本茫昧,在明朝时,或用赐姓,或借用他族之姓,一直到后来,为了追述祖德,乃私署曰爱新觉罗。太炎谓此一“著姓亦后起也”,饶有见地。同样,满洲一词从金到明无人提过,也是后来才取用的。他指出,乾隆四十二年(1777)谕旨所谓以故地肃慎转音为珠申,后改为满珠之不通,囚肃慎、女真、珠申都是对音,而满珠偏偏不是,乾隆硬要把后起的名词与旧名挂钩,未免“欲变天下之昭为聋也”。他也不认为满洲之得名由于李满住之故,因李满住于1467年被诛,到清太祖袭职几乎有一百二十年之久,都没有用过此名。他指出西藏向清朝献丹书,皆尊称曼殊师利大皇帝,后来造官书者也就将后金国汗改为满洲皇帝,故满洲之名实由“番僧所赐’,,而非其故名,颇具史识,也有说服力。


    姓氏国号既定,太炎进而考定建州女真的沿革。明成祖大抚东夷,永乐元年(1403),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以及野人女真诸酋长,都悉境来附,但明朝仍允诸酋长各统其属,按时朝贡。他考定明代的辽东疆域北到开原,东至抚顺,南有宽奠,其余辽阔的土地,包括今日沈阳的东部,吉林的全部,黑龙江的南部,以及俄罗斯沿海诸州,都是三部女真栖息之地,明初设有一百八十四个卫,可见女真为通名,建州卫乃其一部。永乐末年,建州夷人自相攻杀,到宣德年间,明廷又遣使招降,并以建州老营地居之,名为东建州,最初只设一个卫,后来增设二个卫,人数不过数千,以养马游猎为生,捕鱼为食,狗皮御寒,其疆域与抚顺接壤,东滨海西,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距京师三千五百里。建州女真诸部既受明命,亦曾为朝鲜的附庸,疆界不如海西女真广大,大致偏在辽东的东南一带,南面以鸭绿江为界,地势衡长,清初称建州卫为赫图阿刺,后来改称兴京,大概包括长白山以西之地。据清太祖实录,兴祖有六个儿子分居于赫图阿拉,兄弟各自筑城,都称之谓宁古塔贝勒。于此可证,清官书所谓其祖居长白山之东的俄朵里城,去赫图阿刺一千五百里,完全不确。故建州范围并不很大,又与中土接壤,习识内情,甚至人为汉官,易于窥边,终为明朝的大患。这一段建州渊源颇能于考证中见真相。


    太炎接着考证建州的世系。明朝天顺与成化年间(l5世纪中叶),建州酋长董山与伏当加先后犯边,但清代官书为尊亲讳,故隐而不彰,太炎乃据可靠文献,弄清楚两酋是谁,亦因而考证清祖的世系,以及入侵中原的开端。


    据清太祖实录,范察乃清始祖布库里雍顺之族的幼子。明朝永乐时,建州卫指挥阿哈出,因功赐姓名曰李思诚,其子李显忠,显忠死后则由子李满住承袭。明朝正统之初,建州卫都督猛哥帖木儿为野人所杀,弟弟凡察与猛哥帖木儿的儿子童仓,逃往朝鲜。童仓的弟弟董山乘机称建州卫指挥,等凡察与童仓逃难回来,叔侄争夺建州,明廷乃将建州分为左右两个卫,令董山领左卫,凡察领右卫,然而董山因常常寇边而被诛,但其后人仍然请袭如故。凡察即清实录中的范察,与其侄子董山分领左右卫,再加上李满住,故其后有三卫都督名。明朝正统九年(1444)之前,三卫己不常听命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首领也先犯京师,辽东杀掠尤甚,董山与李满住都曾参与其乱。天顺三年(1459)山又勾结朝鲜人寇,明廷遣使分赴朝鲜与建州,说服他们息争,并上表贡马谢罪。但是七年之后,董山仍纠众人寇,一年之中有九十七次之多,杀十余万人,明廷遂派兵五万进剿,诛杀李满住与董山。太炎理清这段世系,足证清官书以孟特穆为肇祖,始居赫图阿刺之谬,范察与董山才是他们可稽的祖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