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余秋雨陈明远论功德 学术辩论发展成人身攻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久前,余秋雨在一场演讲中表示“中国文化第一个毛病是不在乎公德”,此言一出,立刻引来著名评论家陈明远的反驳,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可笑。一个最没公德的人在大谈要提倡公德,我觉得实在是非常滑稽”。 


    公德问题其实一直是社会讨论的重要话题,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目前在我国,公共道德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出现争论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在于谁能够提倡谁不能够提倡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共道德完善的社会。 


    俩文人掀起“公德之战” 


    在上海市文联近日举办的“海上文化论坛”上,余秋雨发表《上海文化的形态》的演讲时说:“当然中国文化也有很多毛病,第一个毛病是不在乎公德。中国文化在公共空间上缺少认真分析的能力,所以使中国人对公共空间一直处于陌生的地位。康德讲过一句话,‘知识分子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敢于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公共空间是知识分子的场所,你就应该在那儿负责,而且要敢于负责,要有理性。而现在,由于知识分子不管理公共空间,所以公共空间被很多不负责任的网民左右着,公共空间理性没有了。” 


    对于此篇余秋雨的演讲,陈明远在自己的博客中批评道:“我说余秋雨这人最没公德,第一是他不守诚信,假话张口就来,说谎没有一点心理障碍;第二是心口不一,对别人提出苛刻的要求,自己从来做不到,或者根本没想过要这样做;第三是厚颜无耻,道德败坏,既没有一点文化良知,又惯于说谎。” 


    言行不一者也能谈公德 


    两位学者对于公德的争论已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地步,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德?李河表示:“公德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比如说在人多的时候要表现得有修养。过去很多年,我在各国的唐人街都发现相同的问题——环境不好,污水横流,被人家说中国人公德不力,只顾关起门来讲私德。其实在传统社会里,我们在这方面的东西确实很少,人首先是以家庭为单位,受到家庭伦理的约束,长大后又受到君臣伦理的约束,公共伦理道德方面的建树则不多。” 


    社会发展到现在,社会公民中的风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德体系,而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市场经济状态,互相竞争太重,没有一个普遍遵守的“公共领域行为准则”,就好像搬城墙砖一样,你搬我也搬,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 


    李河说:“就个人来说,人是很复杂的生物,言行不一是很普遍的事情,不是只有某一个人。看到公共利益遭到巨大破坏,一般人都会很痛心,但是到了个人,在特殊环境、特殊状态之下,出现利己的行为也很正常。这是社会现象,针对某一个人没有意义,而且我们也不了解具体的情况究竟怎样,所以谈不上谁配谁不配的问题。” 


    违背公德就应受到惩罚 


    提倡公德,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公德问题,仅仅提倡显然是不够的,对此李河说:“谁都可以提倡公德,因人而费言没有必要,现代社会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德是其中的一环,中国社会向来是一个强调道德理想的社会,可是偏偏我们又有这么多的道德问题,所以说,怎么样才能迅速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公德,这是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河说:“公德的养成,有两个方面的基础,第一个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很多时候,特别是我们的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政府的公共服务往往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时应该有人能自发地出来做些补充工作,而我们中国人更应逐渐建立这样的传统。第二个基础,就是个人要逐渐提升在公共空间中的自我修养,首先要诚信,言而有信;其次是自律,自我约束,所谓暗示不欺心,在人少的时候更要注意。” 


    提倡公德固然很好,但是要想真正培养公德,还是要从每一个细节开始,逐渐地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李河说:“比如说诚信,当不诚信的事情不能得到惩罚的时候,就会产生社会示范性,做生意的可以卖假货,为赚钱可以假造学历,大学教授可以抄袭他人论文等,这些事情倘若没有一个有效的惩罚机制,那些从中获利的人就会很快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随后大家争相效仿,这样社会公德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倡导公德,而是倡导之后怎么去做。” 


    学术辩论应有风度 


    在陈明远的文章中,存在颇多对余秋雨个人的人身攻击,其实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普遍问题,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网络上,真正的学术和理论的辩论往往会演变成人身攻击。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名人或文人之间愈演愈烈的人身攻击现象呢? 


    李河说:“这可能是教育中的缺陷所致,在我们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普遍缺乏通过辩论而求得真理的训练,所以理性的辩论风气一直建立不起来。其实学界也是如此,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学界的学术批评很难开展,原因就在于情绪化太严重。学术批评本来是对的,通过对事情的辩论和分析以求得真理和真相,把事情和问题‘辩’清楚。但是很多时候,没有一个冷静讲理的环境和风气,一批评就是带着‘武器’的。” 


    李河认为,另外媒体对于这种现象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知道媒体和学术辩论不一样,学术辩论往往会很枯燥很漫长,而媒体追求的是热点事件,恰好情绪化的东西很容易就变成了事件。 


    面对学术辩论从讲理演变为情绪化的攻击,我们究竟该如何解决呢?李河表示,其实很多人对这种现象都很头疼,但是至今也没找到改变的契机。(周怀宗)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