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七夕何夕,人们为何如此无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文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知道哪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与亲身过一把“七夕节”完全是两档子事儿。传统节日蕴涵的文化色彩既也不会因为附着上了爱情的主题就会惹人怜爱,也不会因为复古风流行“被”经济“唱了戏”。 


  若干年的媒体信息普及已经让关注“七夕”的大多数人知道相关的民间传说以及“乞巧节”、“女儿节”别称的由来。“牛郎织女鹊桥会”的传说愣是被当代人嫁接上了“中国情人节”的名目——说得人多,但过的人少,说到底还是中国文化基因中对“情人”的理解与西方人完全两拧,中国人崇尚“有情人终成眷属”,与西方现代观念中的“情人”本无关联,只是一些民粹主义者们的文化不自信才鼓捣出风马牛的“中国情人节”来。 


  在悲观主义者看来,牛郎织女鹊桥会是悲剧,一年一次的夫妻聚会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庆祝的,情人果真如此,情何以堪?在乐观主义者眼中,积攒一年的情感在七夕释放,好像西方的情人节总是在冬季里就引发了情人之间的柔情蜜意,何须等到七夕呢? 


  1983年,一个叫迟志强的电影演员因有违反了道德层面的行为而成为囚徒,之后录制了一系列的“囚歌”而再次声名鹊起,在几近城市民谣的歌声里唱着,“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神仙都有那团圆日,我说哥们呀,我和我妻两分离嗯哎哟”,怎么听都不像是过节时应该有的欢乐。 

  牛郎织女的苦楚总在人间得到了戏剧化的改变,今年的七夕节来临之日,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四省为挣得“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而打得不可开交,嘴上说得是“文化”,实际上心里想的都是“利益”,高举文化大旗做着反文化的事情,牛郎织女的真实户籍都成了问题。 


  无需民俗专家考证,七夕节从文化意义上说是“乞巧节”、“女儿节”——是女孩、女人们的节日。 


  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人的禁锢太深,总要给妇女们留有一个文化的出口,传统“乞巧节”的习俗无一不是以妇女的个性解放作为主要内容,七夕拜月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为自己求得一个好前程——有双巧手,嫁个如意郎君。 


  时过境迁,今世的女孩们哪里还需要用女红来博得男人的欢心,有过“乞巧节”的功夫还不如去趟韩国做做美容,换了容颜嫁得金龟婿,没人会问,“七夕何夕?”。 


  过“七夕节”不是没有乐趣,仅是恢复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就能够让七夕变得很有味道,但是,前提是当下的人们需要这样的仪式感,需要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情感寄托表达情思,可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的一霎那,凹凸不平的月球环形山就打碎了中国人对月亮所有的幻想,遥望月亮索然无趣后,乞巧节的文化也就随之消散了。
    作者:陶然之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