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世界院落 真情中国——访奥运村村长陈至立女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接受本报专访,陈至立娓娓道来。  郭一江  

                    

    本报记者  马申  沈雷
    
    7月27日9时许,陈至立女士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手中接过了奥运村钥匙——这是奥运村正式开村的标志性时刻。人们听到了临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北京奥运村村长陈至立女士欣然接受了本报专访,畅谈了奥运村的方方面面——
    
女村长,让奥运村更有家的味道
    
    文汇报:开村四天来,您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应该有所变化吧?
    
    陈至立:这几天我办公室和奥运村两头跑。我已经做好全天候迎接世界各地宾客的准备,尤其是开幕后所有的工作时间都将扑在奥运村。
    
    奥运村经历了整整七年的漫长准备过程。七年来,我们这支团队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最大的工作热情、最高的工作标准,力求完美地做好礼宾接待工作,让各地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在奥运村体会到一种“家”的感觉。
    
    文汇报:奥运村村长历来由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上届雅典奥运村村长玛诺斯是著名银行家,悉尼奥运村村长理查德森曾是澳大利亚的政坛明星,而这次我们北京、青岛、香港三地的奥运村村长都是女性,这是不是一个巧合?
    
    陈至立:这次由我、臧爱民和梁爱诗分别担任北京、青岛、香港三地的奥运村村长,这倒真是一个巧合。运动场是竞争的舞台,各地选手你争我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奥运村是温馨的家,这里是休闲的居处,是交流的平台,是融合的场所。女性当了村长,奥运村或许会更多一分家的味道。我记得维尔布鲁根曾和我说过,“中国让女性作为村长是个明智的选择,我们希望运动员回到运动员村感到放松舒适,而女村长会给他们增添这种感觉。”
    
奥运村,中西文化融合的平台
    
    桥牌,是陈至立女士多年的兴趣爱好之一,她自然很懂得“桥”的作用。谈话中,她多次强调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是奥运村的作用,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所在。
    
    文汇报:能谈谈村长院吗?听说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在升旗仪式后开玩笑说,想买下这栋漂亮而特别的建筑。
    
    陈至立:(笑)这可不行啊,这是国家的文物,属于朝阳区管理的。这是一栋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迹,明代的建筑,曾是一座龙王庙,是典型的北京三进式的四合院,不大也不小,却处处精致。在这个区域里,村长院的确显得非常特别,它是坐落在高楼大厦中的古建筑,但却与周围现代的环境融合得非常协调,无论你从高楼上俯瞰它,还是身居其中环顾四周,都会有种“协调融合,各得其所”的感觉,这就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感觉。
    
    我们一直以来都希望,奥运村能给各地人士营造出“家”的氛围,并让他们近距离体验中国特色。自7月20日奥运村预开村以来,不少代表团先遣部队的人士都向我们反馈,非常满意奥运村在这两方面做出的努力。
    
    在奥运村设计中,我们考虑了不同文化的不同需求。比如宗教,除了开辟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在内的五大宗教活动场所,我们还专程辟出了“静心室”,以满足其他人的需求,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共处。又比如餐饮安排,我们特意为各地选手准备了国际餐、地中海餐、亚洲餐三大风格的佳肴,品种总数超过400种,每8天为一个轮回,保证每天供应几十道美味。
    
    我们在国际区内摆设了多处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点,让民间艺人们为村民们带去全新的体验,我们还设立了教中文的地点,听说这几天去那里学习的外国朋友数量可不少。奥运村为村民们提供细致全面的医疗保障,我们也推出了推拿、针灸等中国传统治疗手段。
    
    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盛会,是世界青年的节日。升旗广场每晚都会改名“文化广场”,安排各式的中小型的文艺演出,奥运村俱乐部每晚也有文艺演出,开设舞会。青年们来北京不仅为了比赛,更是为了交朋友,我们要让大家感到舒适、开心,要为大家搭建交流的平台。
    
小细节,处处流露中国式真情
    
    文汇报:今天有媒体报道称,先行入住的国外代表团成员们对奥运村交口称赞,不过也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不足,比如村内车速过快、网络速度略为偏慢等等。
    
    陈至立:是的,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方面的不足。
    
    其实我们在7月20日预开村,就是为了趁早发现各类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比如在一些房间浴室内,出现了洗澡水下水不够通畅,可能导致水溢出,对此我们一方面通过物业团队改善下水通道,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几天,我们会更注意各个环节的磨合,毕竟现在还只有1000多人入住,1000人和10000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文汇报:奥运会期间,将有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成员入住奥运村。对此,您又有什么期待呢?
    
    陈至立:奥运村是一个“世界院落”,我们秉信的一条原则是——人人平等。来到奥运村,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贵宾,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会在每个细微之处体现平等相待的原则。
    
    昨天上午,我出席了贝宁代表团的升旗仪式并致欢迎辞。贝宁是第一个举行升旗仪式的外国体育代表团。比起第一个升旗的中国奥运代表团,贝宁团的规模显然小得多,全团15人中运动员仅5名。但我们给予的规格,并不亚于中国代表团。贝宁代表团团长夏尔·诺布雷表示,奥运会是一个体现人类大同的和平盛会,贝宁并非体育强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重在参与”的理念,他非常感谢北京奥运村的盛情接待和礼遇。
    
    在接待中,我们也会对个性化服务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一些高大选手眠床的尺寸,但这些个性化的服务不是专为明星设计的。我们力求在小细节上体现中国式的真情:我们查阅了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的资料,会为奥运期间过生日的村民们送上一份惊喜;我们会以适当方式向每一位获得奖牌的选手表示祝贺;每个房间的桌上,都会放置由我签名的欢迎卡,让客人在入住的第一瞬间就感受到美好祝福;我们免费提供的牙科治疗和配眼镜,则让村民们少一份担忧——这一切服务一定是非常专业的、合适的、称心的。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